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性失眠和原发性失眠临床表现相似,两者容易混淆,依靠症状学作出的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异常改变被认为是一种生物标记。PSG在抑郁性失眠和原发性失眠的鉴别诊断中是否有价值仍不清楚。目的:研究抑郁性失眠多导睡眠图的特点,为抑郁症诊断提供生物学指标。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86名患者,选择同时符合失眠(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6分,失眠病程>1个月,每周至少>3天存在失眠症状)诊断标准的患者52例作为抑郁性失眠组;纳入符合原发性失眠患者38例为原发性失眠组。在消除药物对PSG的影响后,记录两组患者首夜PSG临床常用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抑郁症性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的PSG的差异。结果:与原发性失眠相比,两组在(1)睡眠进程:睡眠潜伏期[(35.93±10.69)分钟vs(64.74±19.65)分钟)差异有显著性(t=8.93,t检验,P<0.01);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2期睡眠潜伏期、入睡后醒觉时间、>5min醒觉次数、微觉醒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2)睡眠结构:N1次数分别为(9.40±2.62)和(10.63±3.07),有差异(t=2.04,t检验,P=0.04),而两组的觉睡比、N1睡眠比、N2睡眠比、N2次数、N3睡眠比、N3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快动眼睡眠潜伏期分别为(83.23±18.64)分钟和(188.71±49.44)分钟,差异有显著性(t=14.01,t检验,P<0.01);快动眼睡眠时间比分别为(9.68±2.31)vs(7.43±2.84),差异有显著性(t=4.14,t检验,P<0.01);但两组快动眼睡眠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性失眠患者与原发性失眠患者PSG指标有差异,如睡眠潜伏期和快动眼睡眠潜伏期以及快动眼睡眠时间比差异显著,PSG的这些特点可以作为两种失眠鉴别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