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泰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诗人和诗学理论家,影响最大的是他编选的明诗选集《皇明风雅》和诗学理论著作《诗谈》。《皇明风雅》选录了481位明代初、中期诗人的诗歌1653首,是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一部明刊善本;《诗谈》则是一部对《皇明风雅》所选诗人诗歌艺术和成就进行评价的诗学论著。本文通过对这两部著作的整合研究,探讨徐泰的诗学思想,并通过对《皇明风雅》所选诗人及作品的考察,大致描绘出明初至嘉靖年间诗坛的总体概貌和发展脉络,为明诗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的结论部分包括“课题研究的范围与意义”、“相关研究现状”两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方法,综合历代对明代选本的评价,给予明代选本客观的定位。此外,列举了今人研究选本的书籍、文章和硕博论文。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和素材的支持。第一章“徐泰生平、交游和著述”,分别介绍了徐泰和参与《皇明风雅》修改的徐咸的生平、作品,并进一步研究二人晚年参与的“小瀛洲诗社”,以此对徐泰的生平进行全方位关照。第四节“《皇明风雅》简介”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对所选诗歌进行了总结归类。第二章“徐泰诗学思想研究”,通过对“徐泰诗学理论阐释”、“徐泰诗学理论对李梦阳的影响”、“徐泰对朱彝尊诗学思想的影响”、“钱谦益诗学思想与徐泰诗学思想的比较”等章节的分析对比,大致总结出徐泰诗学理论复古、宗情和崇雅的特点,并揭示出他对后代诗评家的影响。第三章和第四章结合《皇明风雅》、《诗谈》,从“历时性”和“地域性”两个角度对明代初、中期诗歌创作进行了总体考察。第三章在论述洪武、建文诗人”时,主要根据诗人分布的地域特征,将这一时期的诗人分为五大诗派:吴派、浙派、江右派、闽派和岭南派。在论述各大诗派时,着重分析了主要诗社、重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诗学观念。第四章主要研究“永乐至天顺诗人”,对这一时期“台阁体”、“徐泰家乡及附近诗人”和其他重要诗人进行了关照。第五章介绍成化至正德年间诗人”,对先后出现的“茶陵派”、“前七子”给予了重点关照,并且对诗派的重要成员给予了详细介绍。学界对《皇明风雅》和《诗谈》的研究几近空白,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考察和研究能为明代初、中期诗歌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