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人口比例中有80%以上生活在农村。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转不良,致使疾病成为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果农民的健康不能得到全面改善,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并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是现阶段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是社会函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政府卫生工作的重点问题。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3年1月10日,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在全国试点。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2003年2月开始,结合本省实际,确定了7个县(市、区)为首批省级试点县,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近七年的试点推广,不断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截至2009年上半年,山东省提前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省135个县全覆盖的目标,农民参合率达到了98.61%。
章丘市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县级市,自2004年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根据自身的经济人文等条件,在省内新农合制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地经济生产条件的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其在全省所处的经济发展地位与山东省在全国内所处地位相当,故本文选取章丘市作为调查样本市,借助济南市卫生局以及章丘市卫生局的支持,对章丘市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相关资料,认真总结制度运行经验,掌握章丘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具体开展状况,根据其实际运行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找到影响和制约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发展的问题,发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本文采用文献复习法、小组座谈法、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以及章丘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模式、运行效果等进行评价研究,并从中得出结论:山东省开展的新农合工作在现阶段的制度设计、管理模式、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筹集水平低,资金来源不稳定;补偿方案设计不合理、报销手续烦琐、补偿比例偏低;管理人员欠缺,监督管理措施缺位,基金管理存在漏洞;管办不分,管理手段落后;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现有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需要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因地制宜构建合理的补偿机制,扩大受益面;创新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提升农村卫生服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保障程度;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简化筹资过程,降低筹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