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进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境外战略投资者数量急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上市公司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格,人们开始质疑上市公司是否被“贱卖”。一些投资者在解除限制之后选择抛售中国公司股票,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亏损。另外,理论界都在思考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上市公司对境外战略投资者敞开大门的同时却不向国内民营资本开放,触发了机会公平市场效率之争。那么,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到底是不是明智之举呢?国家鼓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初衷在于借助境外战略投资者强大的产业背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优秀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资源,来达到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绩效的目的。所以,正确评价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入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关系到资本市场改革和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作者试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来探讨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从中得出结论并为我国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出实质性的建议。本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概括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基础分析部分,首先是介绍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相关的三个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其次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内涵进行界定,再次针对2002-2008年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12家公司的绩效现状进行总结,最后分析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入对公司绩效产生作用的机理。第三部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实证表明,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境外战略投资是否为持股股东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四部分,根据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出几点建议。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首先在于针对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展开作用机理分析。其次,扩展了研究对象。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针对商业银行这类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比较集中的行业来探讨这个问题,本文从会计学的角度,把研究对象拓宽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且通过系统性实际数据检验,从中得出结论并为我国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出实质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