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怀斯绘画艺术中的荒野意象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著名的“怀乡写实主义”画家,同时也是当代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在极小范围的生活区域内描绘出了大量动人心弦的艺术作品。在怀斯的创作中,鲜活的写实外衣与深邃的抽象内核相互结合,怀斯生活的时代大背景和多舛的命运使得他一直处于无尽的焦灼和忧郁中,情绪急需找到宣泄的出口,而怀斯故乡的那片空旷荒野经常被选择成为承载各种思想内涵的创作主题出现在画面中。本文主要围绕安德鲁.怀斯作品中多次出现的荒野这一意象结合它的表征与隐喻意义进行分析和论述。怀斯画笔之下的荒野作为意象物化了他整个感性生活的记忆和情感,艺术家以荒野为隐喻彷徨其中并在创作过程中寻找到了精神家园,作品被赋予了文学性联想的创作倾向,也同时更是加深了审美的愉悦。这一切都与当时西方文学中普遍存在的荒野意象不谋而合。通过对安德鲁·怀斯作品中荒野意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出怀斯对艺术理念与创作的价值判断,并能深刻感应到那股重回荒野的原始冲动。荒野原本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在安德鲁怀斯的画笔下摇身一变成为温暖心灵的隐蔽港湾、重拾自我的秘密通道。它是自我的重启,命运的成全。无论是荒芜还是新生,从终极意义上来说,生命都发生了质的蜕变。我们的视野随着怀斯的指领追捕到了荒野的美,同时更是找寻到了灵魂的最终栖息地。论文分四个大章节来对安德鲁·怀斯绘画艺术中的荒野意象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一章简述了怀斯作品中的荒野现象,解释了荒野这一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主体的定义并联系了其在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叙述,荒野意象从文学走向美学走向了绘画艺术,从而引出了下面几章的讨论;第二章从艺术家个人出发,剖析了怀斯的艺术创作背景和生活成长经历,探究其荒野意识的形成原因;第三章则从怀斯的绘画艺术中选取作品以个案分析的方式,从技法、构图、视角、光色还有荒野与门窗的并置所带来的画面效果来分析怀斯绘画中的荒野语言表达;最后,第四章剖析荒野意象在怀斯画中的精神层面象征意义,引发了关于荒野的衍生思考。文章的结尾,以回归荒野的观点呼吁现代人类重新审视自身,找寻价值与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张方白199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1991-1995任教于衡阳师范学院1995-2001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艺术系法国现代学者福柯在解释他的
垒窝,大多数动物本性使然.建筑,人类意识改造自然的壮举.人,为了繁衍生息,在理想欲望的推动下,不断将其本质、智慧、情感投入并凝聚在这种伟大的营造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触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学位
期刊
纪录片是人类自身存在的印证和写照,它拥有其他形态影视作品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拥有认知世界和自我的强大功能,是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是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以历史学、社会学、传
玉米(Zea mays L.)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直是影响其生产的限制因素,玉米南方锈病、粗缩病是我国东南玉米区及黄淮海夏玉米区的重要病害。尽管目前已经开展了对两种病害抗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