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与下肢肌肉适能、行走能力的关系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feng_1986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据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兰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70万,占兰州市总人口的16.56%,从数据可明显看出,兰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如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晚年生活质量广泛受到各界关注,健康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行为与下肢肌肉适能、下肢肌肉适能与行走能力存在一定关系,但发现三者的关系研究还不够多,因此,本文以兰州市老年人为样本,探讨体育锻炼行为、下肢肌肉适能、行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兰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提出合理建议,这对兰州市老年人的健康和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设计修定《兰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参考谭思洁《肌肉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Robert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unctional Fi tness Test for Community-Residing Older Adults》等确定下肢肌肉适能、行走能力相关测试指标及测试规则,对兰州市六区三县750名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对下肢肌肉适能及行走能力相关指标进行测试,确定有效样本645份,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首先研究不同性别、年龄段下兰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基本特征,进一步以性别、年龄段、BMI等级、有无规律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行为水平等级为影响因素,探讨下肢肌肉适能、行走能力各指标的差异性;最后基于最优尺度回归明晰体育锻炼行为对下肢肌肉适能水平、行走能力水平的影响程度,运用中介效应依次检验方法,将下肢肌肉适能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对行走能力的影响路径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兰州市老年人中有规律体育锻炼行为人数高于无规律体育锻炼行为人数。有规律体育锻炼行为人群锻炼特征表现为:以中高锻炼频率、中高锻炼持续时间、低锻炼强度、“结伴锻炼”为主;“公园”、“广场”为主要锻炼地点,“慢走”、“跑步”、“广场舞”为主要锻炼项目;且随年龄的增长,兰州市老年人每周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呈下降趋势。(2)老年人中男性下肢肌力、肌耐力、下肢肌肉适能水平、行走能力水平均优于女性,而在下肢柔韧性、步态稳定性指标上,女性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兰州市老年人的下肢肌肉适能与行走能力呈现下降趋势且年龄对下肢肌肉适能水平、行走能力水平呈显著负向影响,即年龄越大,老年人下肢肌肉适能水平、行走能力水平越低;BMI等级为正常的老年人下肢肌力、肌耐力均优于其它BMI等级的老年人,BMI等级为肥胖的老年人步速最慢;兰州市有规律体育锻练行为的老年人的下肢肌肉适能、行走能力明显优于无规律体育锻练行为的老年人,且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对老年人的下肢肌肉适能水平、行走能力水平呈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体育锻炼行为水平等级越高,老年人下肢肌肉适能,行走能力表现越好。(3)在体育锻炼行为中,对下肢肌肉适能水平影响程度最大因素依次为:锻炼强度、有无规律体育锻炼行为、锻炼持续时间;对行走能力水平影响程度最大因素依次为:有无规律体育锻炼行为、锻炼持续时间、锻炼频率。(4)在中介效应中,一方面体育锻炼行为水平对行走能力有直接效应,另一方面,下肢肌肉适能在体育锻炼对行走能力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合上述结论,对兰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提出以下建议:(1)老年人若想保持或提高下肢肌肉适能水平,首先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行为,在锻炼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锻炼强度的增加,如可将以往经常进行的慢走锻炼项目转变为健步快走;其次要延长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身体适宜的情况下,可将低锻炼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至中高锻炼持续时间。(2)老年人若想保持或提高行走能力水平,首先仍需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行为,在此基础上,增加每周锻炼频率,如从每周1-2次逐渐增加至每周3-4次,甚至增加至每天进行锻炼,在每次锻炼的过程中,可在以往锻炼时间基础上逐渐延长锻炼时间,这样老年人的下肢肌肉适能水平、行走能力水平均会有很好的提升。(3)由于下肢肌肉适能在体育锻炼行为对行走能力改善中有部分中介效应,因此,老年人改善行走能力,其一,可选择对行走能力有直接锻炼效益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来提高行走能力;其二,老年人可先针对下肢肌肉适能进行相关锻炼,下肢肌肉适能水平提高后,其行走能力也会有所改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地理课程改革推行与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地理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把学校课堂的理论教育和校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弥补了课堂教育的局限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讨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影响途径与效应,可以充实与发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因素研究并给出实践方案的相关案例,可
学位
目的了解芜湖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探讨行为习惯与近视率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2019年3月在芜湖市区及农村地区按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分层,随机抽取10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6~9个班,共抽取3 411名学生,有效样本3 256人。通过现场检测和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学生视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芜湖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1.29%,其中城镇学生近视率为53.69%,农
期刊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从浪漫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发展,不应当称之为“转变”,而应当称之为“延伸”。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是浪漫主义,其构建国家的维度和政治理想都具有浪漫主义特征。费希特是这段历史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其思想体系是这种延伸的表现。18世纪末,费希特和浪漫派构想了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有机国家。这些德国思想家不追求狭隘的民族国家,而追求地理边界模糊、具有普遍价值的世界国家;他们不追求政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与革新,“旧改”政策逐步替代“棚改”政策。深圳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设的住宅存量构成了当今城市住宅建筑的主体,这些住宅垂直交通以传统楼梯为主,不能满足年轻人生活品质要求,并且阻碍老年人的出行。因此,居民加装电梯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住宅加装电梯的实践也越来越多,并获得一些经验与教训。但是目前研究深度不够,存在一些缺陷,值得进一步完善与细化。基于以上背景,采用文献分
学位
国家政治建设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现代政治内涵。从政治哲学角度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种三维政治存在,第一维是规范性交往交流交融,第二维是制度性交往交流交融,第三维是其他政治实践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三者具有形而上、形而中和形而下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的逻辑闭环。规范性交往交流交融,表现为各民族要内化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之价值,远景
期刊
互惠是个体在接受了来自他人的善意后,对他人给予回馈作为报答的行为,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互惠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多采用信任博弈范式,被试在得到来自搭档的钱后,需要将增值后的钱返还一部分给搭档,其返还额作为互惠程度的行为指标。以往研究对互惠行为进行了他人导向的解释,包括社会交换理论、内疚厌恶、不公平厌恶等,认为个体进行互惠行为是为了提升自己在他人眼中的积极形象,从而获得长期收益。而值得注意的是,
学位
国家观是早期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随着此问题的深入研究,马克思对于国家的认识从伊甸园中的“理性国家”转向了现实的“人类共同体”。《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全部简称为《批判》)是马克思国家观创立的起点,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建构出了自己的新国家观。论文分析了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阐述了马克思的国家观要点: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指出国家是由市民社会决定的;揭露封建专制的弊
学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域,但是以往谈及幼儿园教育,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园班级教学,容易忽视幼儿在园真实的生活。从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兴起,教育学者开始关注现代教育同儿童生活世界的日益背离。幼儿园班级制度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必要保障,是幼儿入学准备必要的学习内容,在为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是儿童秩序意识的起点之一,是人生制度化的“
学位
<正>人在夏季高温天气,长时间待在户外或闷热不透风的室内环境,容易发生中暑。中暑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重度中暑如热射病的病死率较高。那么,如果遇到中暑患者,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其尽快恢复,减少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呢?
期刊
20世纪以来,医疗卫生环境的发展使得整个人类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但是不同群体的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健康不平等问题广泛存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08年至2015年历时6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的多期截面数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