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在TNM分期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西方国家结直肠癌是排名第三位的常见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缓慢升高。对于肿瘤的分期,UICC/AJCC提出的TNM分期系统是国际公认的方法,它被视为评定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生存的最强的指标。而淋巴结转移则是影响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比率(LNR),即阳性淋巴结与所有摘取淋巴结个数的比值,它反映的是摘取淋巴结中阳性淋巴结的可能性。本文旨在研究LNR与pN分级对于预后和其他因素的比较。建立一种肠癌新的rN分期。根据病理资料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分析这种新rN分期。比较新rN分期与传统pN分期,探讨哪种分期更具有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1994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根治术治疗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05例。为了研究的需要,建立一种新的rN分级方法。比较新rN分期与传统pN分期。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单因素分析中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U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各组生存率之间的比较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显著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两步分析法比较两种N分级的预测能力。Spearman检验比较摘取淋巴结数目和转移淋巴结数目、淋巴结比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新rN分级分层(肿瘤部位,pT分级,摘取淋巴结数)后比较5年生存率,任一pT分级中三组rN亚分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P=0.019,T3、T4P<0.001)。无论摘取的淋巴结数目是否>12个,新rN分级分组的病人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任一rN亚分级之间,不同的pN分期之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rN1P=0.577,rN2P=0.333,rN3P=0.913)。单因素分析表明对于rN分期,淋巴结摘取数目是预后重要的预后因素(P<0.001)。二步多因素分析表明rN分期优于pS分期。   结论:   相比较UICC/AJCC中pN分级,rN分级法在预测病人术后方面可能更加具有优势。我们推荐使用rN分级法来评估患者的预后,并且在常规病理报告中对rN分级法进行描述。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殖(肿瘤性增殖)形成的,其发生发展与有癌变潜能细胞的凋亡抑制密切相关。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主要过程,最终启动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