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在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外科治疗的108例肝门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旨在为外科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因肝门部胆管癌来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108例病人病历资料,分别按照性别、年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值、术前白蛋白值、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血清CA199值、术前血清CEA值、Bismuth-Corlette分型、AJCCTNM分期,改良T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门静脉转移情况将本组病人分组,以上14种分组依据作为本研究可能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变量进行术后生存率和生存期的统计,采用M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进行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差异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得出有无统计学意义。选择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a=0.05为检验标准。[结果]用M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和Log-rank时序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性别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2.不同年龄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3.不同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4、不同术前白蛋白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5、不同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6、不同术前血清CA199值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8、不同术前血清CEA值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9、不同组织学类型组患者预后分析:其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10、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11、不同AJCCTNM分期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12、不同改良T分期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13、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14、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15、是否有门静脉浸润预后分析:生存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后提示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改良T分期、AJCCTNM分期、门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对以上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回归系数,得出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因素的影响力作用大小顺序:手术方式>改良T分期>AJCC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门静脉浸润。[结论]1、年龄、性别、术前血清胆红素值、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血清CA199、术前血清CEA值、Bismuth-Corlette分型不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2. AJCCTNM分期、改良T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浸润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3、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按照影响作用大小排序:手术方式>改良T分期>AJCC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是否有门静脉浸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4、以上因素对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影响最明显的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因此,临床上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首选方式是根治性切除,如达不到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生存期也明显优于胆管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