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村镇公路小半径曲线段行车轨迹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chengk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省道、县道周边区域及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发展迅速,“依路而兴”的居住区逐渐扩大,侵入公路的建筑界限,同时居民的出行需求和过往车辆的通行需求都依赖于同一公路,便形成了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特性的穿村镇公路。此种路段上交通组成混杂、用地条件受限、技术等级较低等问题由来已久,有着较大的事故隐患。国外对于穿村镇公路已有相关设计规范或标准,而我国于此则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对于穿村镇公路的细致研究,保障车辆及居民安全十分必要。论文首先对穿村镇公路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总结了我国穿村镇公路的历史问题与成因。通过调查归纳出了穿村镇公路的普遍现状,包括建筑界限被侵占、线形不良曲线多、非机动车占比高及交通设施不完善等。针对小半径曲线段易发事故的事实,选定北京市郊区某典型穿村镇公路的三处曲线段为实验路段进行研究。其次从驾驶行为的角度来分析车辆在弯道运行时的稳定性,对驾驶行为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对其两种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即行车速度和行车轨迹展开讨论。对驾驶人的轨迹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不同轨迹类型的存在性,也说明行车轨迹是驾驶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再次采用驾驶模拟技术开展实验。运用纬地三维道路设计软件结合3D Max Studio和SCANeR Studio软件制作模拟驾驶所用的仿真场景,选取10名驾驶人分别以较低和较高行车速度进行4次模拟驾驶,共获取实验数据120组。对数据的提取方式和出现的误差做出了说明。将每段弯道分为31个断面,相较于以往研究数据更丰富和精确。最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正常的过弯过程车速有三阶段变化的过程,车速过高驾驶人操控会失当。弯道中行车轨迹有着多种类型并有各自的特征,可以用最大侧向偏移量来表征。同时车速和弯道曲率变化率对行车轨迹有着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车轨迹最大侧向偏移量模型并进行了显著性验证。提出弯道冲突区域的概念并依据轨迹最大侧向偏移出现的位置,以下行方向为基准划分出两个弯道冲突区域,并计算得出可避免冲突区域时的安全车速阈值。研究成果也可适用于一般公路或山区公路的小半径曲线段。
其他文献
"表演理论"是20世纪70至90年代国际民俗学界的主导性理论,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民俗学与语言人类学两个学科范畴。本文简要介绍这一理论被更新与推进的历史过程,描述了"表演理
<正>人类学家雷德斐(Robert Redfield)曾提出过“大传统”(great tradition)与“小传统”(Litte tradition)的区分,海外学者余英时也认为存在着两种中国文化,当相对于上层知
1937年2月20日,抗战爆发前夕,一部宣传册上名为“中国影坛第一部紧张刺激非常恐怖作品”的影片《夜半歌声》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观众蜂拥而至,影院连演三十多天,打破了193
三、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的原则规定(一)税法关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的一般要求1.与生产经营有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的应税收入相关,
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两种性质,一是世俗的,一是神圣的。常见的野兔是世俗的,主要作为食物;而古代罕见的白色野兔和赤色野兔则被看做祥瑞,具有神圣性。因此,为西王母或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引滦入津城市供水的重要调蓄水库,同时也是国家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主要功能是以城市供水和防洪为主。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减少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的影响,对水
本文根据中医病因理论,模拟潮湿气候环境,观察造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ADP/0)和呼吸控制率(RCR)的变化,结果表明潮湿组ADP/0和RCR均较正常组为低(P<0.05),说明潮湿环境使骨骼肌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
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集中在优化与试验验证的V型路线,模型优化的过程多是基于静态测试数据模型,与实车测试过程存在误差,影响开发的准确性与精确度。文章基于碳平衡分析方法,
针对秦岭周至县不同生境的土壤进行硅酸盐细菌的分离与筛选,对20株生长较好的硅酸盐细菌进行摇瓶培养,测定其发酵液的水溶性钾含量,挑选出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并使用传统生理
以220kV直接接地系统线路两侧均有纵联保护环网运行电网为例,分析在电网调度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故障处理,并根据菏泽地区目前的网架结构,对菏泽电网运行中几个较为典型薄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