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过程生态生命周期评价基础理论与应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ond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化工产业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之一,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各种不可或缺的产品和服务。但能源化工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也为人类健康、社区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随着政府、企业与个人对于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仅考虑产品生产及工业供应链的研究评价方法不再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需要从产品的整个生态与工业供应链角度,探讨过程生态生命周期的资源利用效率及生态环境影响。然而,目前能源化工的过程系统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过程单元、产品生命周期和经济系统尺度,对于生态系统尺度的可持续性量化研究则相对空白。本文以能源化工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因素相结合的角度切入,对能源化工生态尺度可持续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针对能源化工系统能耗和能源效率量度基准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工业累积(火用)耗分析和能值分析的理论局限性和互补性。通过引入生态累积(火用)耗分析方法,将累积(火用)耗分析和能值分析相结合,从生态尺度,确立起以太阳(火用)当量为基础的能源化工资源能源问题统一的量度基准。而经济投入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样是能源化工可持续性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为将资源、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在统一的基准上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对生态累积(火用)耗分析方法进一步拓展,构建了囊括资源、经济、环境三要素的能源化工生态累积(火用)耗分析模型。以拓展的生态累积(火用)耗模型作为对过程系统生态负载、生态代价的一种具体量化。为各种资源消耗问题、各种资本投入问题、各种污染物危害问题的对比和集成提供了一套科学理论依据。同时,为使生态累积(火用)耗分析更加便于工业决策应用,本文提出了以货币为量纲的生态生命周期成本指标。通过揭示生态生命周期成本与生态累积(火用)耗分析、工业成本核算的内在联系,实现热力学能流与经济学货币流的相互换算和统一。在生态累积(火用)耗模型和生态生命周期成本的基础上,定义了能源化工生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理论框架。为从生态尺度研究、评价不同过程系统在包括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可持续性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化方案。本文最后以不同原料车用燃油生产路线的对比评价为例,验证了生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应用于具体能源化工可持续性研究的可行性和价值。并且通过评价指出:生物质合成油的生态生命周期成本极低,仅为常规燃油1/3,从长远角度将对车用燃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益。而煤基合成油虽经济效益较好,但远不足以弥补其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上造成的生态损失,其生态生命周期成本高达常规燃油2倍,急需技术改进。以此为相应车用燃油产业的发展优化提供明确的数据指导。
其他文献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越发重视经济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农业发展逐渐被国家重视,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基层群众经济水平提高成为国家关注重点。腐殖酸肥料是由泥炭、褐煤、风化煤为
使用B-Δ方法对日本东北地区265个地震事件进行分析,得到该地区P波初动包络线增长率,研究其区域差异特性。利用P波初动2~3s的数据,通过经验公式预测地震震中距;通过对P波初动波形拟合公式Bt·exp(-At)得到拟合参数A和B;在确定公式斜率值后,得到经验系数c值。结果显示,该地区记录到的地震波P波包络线增长率存在一定的深度依赖性,深度较小的地震得到较小的c值,即表现出较为平缓的P波包络线增长率
对滇西北下关跨断层场地形变异常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分析原始观测曲线,计算断层水平扭错、水平张压和垂直升降相对变化的累积量,讨论形变异常机理。结果表明:1)下关场地观测点位稳定,观测环境较好,无人为破坏或干扰现象,场地观测数据连续可靠;2)下关场地跨断层观测反映的断层背景活动方式为右旋活动,近期有所增强;3)下关场地断层形变中的压性异常波动与周边中强震、远场大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4)跨断层基线得到
选取香港地区12个CORS站数据,研究潮汐效应对该地区GPS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结果显示:1)固体潮对测站位移的影响最大,海潮负荷影响次之,极潮影响最小;固体潮与海潮对测站位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半日、周日周期,在香港地区,垂直方向的影响最大分别可达300mm及25mm,极潮的影响基本保持稳定,约为2mm。2)潮汐效应对香港地区测站GPS精密单点定位静态解及动态解结果的影响达cm量级。研究表明,长期连
植保工作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植保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形式,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病虫害达到专业化防控。因此加快植保
当今对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研究,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对构成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以此来确定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聚类分析法主要研究
生态农业是一个环保型的复合经济农业生产体系,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当地特色、高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但这种生态农业在我国起
通过对田间试验常规施肥的对照,分析出缓释肥不同配比与用量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对施肥的常规用量进行分次处理,发现在小麦生育后期土壤中硝态氮的含
随着小麦播量的增加,兰考县小麦病害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下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通过实践生产、病害监测对兰考县发生的小麦常见病害进行归纳对比,以提高生产者及技术指导者鉴
【正】 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所长的邀请,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A·西蒙教授于1980年10月随美国心理学家代表团来中国进行了三周的访问,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