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呼唤文学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te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当下时代,图像文化盛行。图像君临一切,文字业已沦为陪衬。语言文字主导的文化正面临一种“图像新政”。文学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以文字媒介主导的文学似乎正让位于大众和电子媒介中电影、电视等话语形式的文学。图像压倒了文学,并使后者变成尴尬的配角,“不读小说”难免使文学边缘化。通过对“读图时代”文学传播的电影、电视等媒介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上述文学传播手段必会导致文学形象的同质化和类型化。高速运动的视觉形象虽然能强烈吸引人们的视觉注意力,却有可能抑制人们的思考力,从而破坏文学的感悟和解读方式。作家为适应“读图时代”的图像化要求,借电影、电视等来增加自己的象征资本,实际是作家借图像“壮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读者摄取文学的终极旨归在于激起感性共鸣。这是权衡文学传播各媒介得失的标准。事实上,文学的产生及发展正是人类扣问主体世界、渴望精神自由的表征。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这点,一方面提醒作家:从事以文字为文学传播媒介的文艺工作者,应正视读者通过“读图”,想要获取视觉快感的自然直接欲求,同时也要努力挖掘文字介质的优势,并实现此最大化,同时给读者留有解读和重构意义的空间,从而为文字介质的文学传统在“读图时代”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提醒读者: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文学意义的凸显有赖于读者的静观、联想、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文学的文学性。具体来说,本论文就“面临‘读图时代’,文学如何可能”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读图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读图”已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人们的认知空间,试图躲避图像是不可能的。但有必要认清时代
其他文献
幼儿教师是儿童感知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对象。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在人们潜意识以至在现实中,都是“姐姐”、“阿姨”为代表的女性群体占主导。随着幼教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辞别烦恼不要对人喋喋不休诉说不如人意的事遇不愉快的事情,不要碰到人就拼命地诉说、发牢骚,最好回家,快点入睡,以平静自己紧张的神经。集中精力在其它的兴趣上尽可能使记忆的思
仔猪均匀度是指同一窝内仔猪之间的体重差异。近年来,作为最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母猪产仔数得到很大提高。但是随着产仔数的提高,仔猪初生重下降、均匀度越来越差、死亡率升
黄芪(Radix Astragal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刘卫东等,2010)。黄芪的化学成分,已分离出的有黄芪多
上世纪70年代多次的大洋实验揭示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弱流区的广大中大洋区域,几乎都存在着流速较强(量级为10cm/s)的中尺度涡。中尺度涡作为中尺度现象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海洋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与常规西药疗法进行疗效比较研究。方法:采用中央随机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4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71例病例,
肥育猪饲养是养猪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这一环节耗料多、占用的资金多,因此对猪场经济效益影响大。影响肥育猪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其中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生长速度缓慢、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