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色和弹性模板在人脸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i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检测是确定人脸的位置、大小、数目的图像处理过程。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人机交互、智能视觉监控等工作的前提。近年来,在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人脸检测已经成为一个受到普遍重视、研究十分活跃的方向。 本文针对简单背景下的彩色单人脸图像,将肤色分割、模板匹配与区域优化工作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基于工程实际的人脸检测系统,并对复杂背景和多人脸图像情况下的检测进行了一定探讨。 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首先概括的介绍了人脸检测技术研究的背景和现状,阐明人脸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目前常用的一些检测算法进行了总结。 肤色是人脸重要特征,在通过肤色采样统计和聚类分析后,确立了一种在YCbCr空间下的基于高斯模型的肤色分割方法。在YCbCr色彩空间中建立肤色分布的高斯模型,得到肤色概率似然图像,在基于Fisher评价准则的动态阈值选取算法下完成肤色区域的分割和检测。 采用数学形态学和一些先验知识对所得到的肤色区域进行优化、筛选,进一步剔除由于干扰因素造成的疑似肤色区域和非人脸肤色区域,降低了后端检测算法的复杂度。 在掌握模板匹配的原理和实现算法后,使用一种平均脸模板匹配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平均脸模板采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实验中使用该方法进行了人脸检测,并针对非端正人脸和人脸尺寸不规则的问题,引入弹性模板的方法辅助分析。 最后,分析肤色分割和模板匹配算法在检测工作中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新的人脸检测系统。对通过肤色分割得到的候选人脸区域,使用模板匹配算法进行确认,得到人脸检测的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算法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系统频率稳定。在互联电网中,当某区域发生严重故障造成系统频率偏离正常范围,与之互联的其他区域可以通过联络线对其进行功率支援。此过程会给提供支援的区域带来额外的调频负担。我国,各区域电网逐渐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它们都想维持系统频率稳定,但又都不愿在支援的过程中付出过多代价。对此,在制定各区域调频策略时应能协调此问题,保持各区域利益均衡。否则,某区域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由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研发高性能开关电源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为了改善传统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存在的瞬态响应速度慢、补偿网络设计困难等缺点,研究者提出了脉冲序列(pulse train, PT)控制方法,以改善开关电源的性能。目前,对脉冲序列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应用还仅限于DCM模式,这是由于当脉冲序列控制开关变换器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
期刊
混沌系统的混沌控制与同步是近年来非线性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混沌系统控制与同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且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各学科都对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产生了浓厚兴
在电场、紫外线、污秽等复杂条件下,线路复合绝缘子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老化现象,而憎水性下降是复合绝缘子老化的一种表现,降低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提高污秽闪络事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