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致残率较高,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磁敏感加权成像上静脉征的相关认识逐渐深入,本研究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周围皮质静脉征(CVS)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这一征象与临床相关变量的关系,并探究CVS对于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有无预测作用。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9月2018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5例,对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观察脑梗死病灶CVS的分布情况,并将其分为CVS正常组26例、CVS减少组14例和CVS增多组45例三组,比较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相关因素,探究其临床价值。研究结果纳入的85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在54~86岁,平均年龄为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59例(69.4%),糖尿病病史者22例(25.8%),高脂血症者26例(30.5%),饮酒者27例(31.7%),吸烟者27例(31.7%),房颤史14例(16.4%);发病至MRI平均时间为(17.7±8.4)h;其中CVS正常组共26例(30.6%)、FCVS组共14例(16.5%)、PCVS组共45例(52.9%),吸烟史(P=0.01)、血生化示高脂血症者(P=0.028)在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VS在血管狭窄以及临床结局等变量间的比较分析显示:CVS正常组、FCVS组、PCVS组三者在梗塞体积(P=0.044)、出院时NIHSS评分(P=0.046)、血管狭窄程度(P=0.032)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入院NIHSS评分、短期(3个月)临床预后等变量间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房颤史)、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同侧血管狭窄程度、梗塞体积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结果显示:FCVS与吸烟(P=0.005)、梗死体积(P=0.037)相关,且较大的梗塞体积(OR=1.134,95%CI,1.007-1.276,P=0.037)为FCV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则是PCVS的独立危险因子(OR=5.546,95%CI,1.149-26.769,P=0.033)。研究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行SWI扫描,部分患者会在病灶周围皮质出现微静脉影的改变,其分布可表现为病灶周围CVS减少(FCVS)或CVS增多(PCVS);高脂血症、吸烟、脑梗死体积大小、血管狭窄程度对于CVS的分布起一定作用,其中FCVS与较大的梗塞体积相关,而PCVS与同侧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相关,皮层静脉征的分布对患者短期临床预后未见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