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理论下的男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改变大学生锻炼行为是关键。在改变锻炼行为过程中,锻炼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预测力将是重要因素。本研究从锻炼行为的动态性角度,依据阶锻炼行为段变化理论将锻炼行为划分的五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对各个阶段中的普通男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态度和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普通高校351名男大学生为被试,主要以问卷量表测量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各锻炼行为阶段中男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特点、锻炼态度、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高校男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呈现阶段性的比例特征;75%的男大学生有锻炼行为,25%的男大学生没有锻炼行为;不同年级、专业男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也呈现出阶段性比例特点。2.不同年级男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在行为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和行为控制感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和行为意向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男大学生的锻炼态度没有明显差异。3.不同年级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年级之间在不同的因子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文科与理科、艺术科男大学生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男大学生在部分因子水平上有显著差异。4.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显著差异,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的男生分别与行动阶段、维持阶段的男生心理健康水平表现明显差异,不同阶段的男生在心理健康因子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5.在锻炼行为阶段中除准备阶段外,男大学生的锻炼态度总分在其他四个锻炼阶段中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锻炼态度分量表中,影响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显著的态度因素为行为意向和情感体验。不同锻炼行为阶段中,影响和预测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态度因素不同。
其他文献
以民俗体育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传承与变迁为研究内容,选取大足鲤鱼灯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视角下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性,一旦配电网发生故障将直接造成停电,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措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