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中元古代雾迷山组微生物岩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迷山组是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分布最广的地层单位之一,以环潮坪白云岩为主。其沉积极富韵律性,主要由凝块石白云岩、含硅质条带纹层石白云岩和泥质微晶白云岩层构成的向上变浅的副层序有序堆叠而成。地层中含有丰富多彩的微生物岩,尤其以凝块石最为特征,其次为层状、丘状、以及锥状叠层石。在潮下泻湖相或深潮下带中还发育有黑色纹层石与微指状叠层石。大量保存良好的微生物席以及发育的微生物岩表明,中元古代华北陆表海存在活跃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与沉积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微生物岩。此外还发育一些与微生物作用相关的沉积组构,包括纹层石、鲕粒、泥晶、板刺和MISS等构造。研究表明,雾迷山组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岩与古水深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黑色纹层石与微指状叠层石主要产出于潮下泻湖带或深潮下带;凝块石主要产出在浅潮下带偶尔达到深潮下带;低丘状叠层石等多种形态叠层石主要产出于浅潮下带上部至潮间带下部;含硅质条带纹层白云岩主要产出于潮间带;而泥质微晶白云岩则产出在潮间带上部至潮上带。雾迷山组多种微生物岩中含大量纤维状文石假形。这是中元古代大气高CO2浓度、海洋贫氧条件下,有机质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导致的CaCO3过饱和从而诱发的海底自生碳酸盐岩沉淀。对雾迷山组各类碳酸盐岩的显微观察发现:深潮下带或潮下泻湖相黑色纹层石与微指状叠层石由针状文石等厚层与微生物席层交互堆叠而成;潮下带凝块石白云岩由针状文石形成的环带或扇状集合体包裹有机质团块所组成,少见碳酸盐微粒。浅潮下带上部—潮间带下部纹层白云岩与叠层石以自然沉淀的碳酸盐微粒为主导,含少量等厚层和扇状、葡萄状文石集合体,以及以孔洞充填形式产出的针状文石。而潮间带上部—潮上带泥晶白云岩则完全由碳酸盐微粒组成,不含针状文石沉淀。从总体上看,从深潮下带至潮上带,纤维状文石假晶的产出比例逐渐减少,表明了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从潮下带非常活跃转变为潮间带仅在微生物席覆盖之下存在而至潮上带不活跃。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不同水深环境中,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转变。因此,可以反映古海洋的氧化条件特征。
其他文献
摘 要: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前提,饮用水安全是我们多年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本文叙述了宁蒗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状况,提出了宁蒗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供参考。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环境保护  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水资源保护是为维护水量、水质、水生态
<正>阳痿属于男性性功能障碍中的一种,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40~70岁的男性约有5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