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单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破裂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破裂合并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4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半月板成形组(采用单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者n=25例)和联合手术组(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者n=22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IKDC评分),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前后位片胫股关节间隙角,比较不同KLS分级患者之间的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大于或等于12个月,半月板成形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比联合手术组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VAS评分比较: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均较术后6个月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VAS评分比较: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联合手术组VAS评分均低于半月板成形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IKDC评分组内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均较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间Lysholm评分、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联合手术组均高于半月板成形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股关节间隙角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LS分级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KLSⅡ级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优于KLSⅢ级;组间比较:KLSⅡ级与KLSⅢ患者联合手术组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优于半月板成形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均能有效治疗膝内侧半月板破裂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且骨关节炎程度越轻,疗效越好。联合手术较单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疗效更好且能更快缓解疼痛,但是会增加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