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中原《诗经》学文献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明清中原《诗经》学的考察,本文分为十二章,每章又分为若干小节,论述涉及重要学者十一人,计有:陈耀文、朱睦(桴)、汤斌、张沐、冉觐祖、刘青芝、武亿、陈孚、张调元、王嗣邵、魏寅采;重要学术流派有三个,即以汤斌为代表的“潜庵学派”、以张沐为代表的“起庵学派”、以武亿为代表的“授堂学派”。通过对主要学者《诗经》学方面的文献著作梳理以及主要学术流派中门人、弟子、交游等相关的《诗经》学论述的整理,研究中原《诗经》学学者《诗经》学思想的来源、自身《诗经》学著作的思想特点及治学方法,以及他们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最终形成对中原《诗经》学地域特色的探讨。具体分章如下:  第一章通过对明清时期中原《诗经》学文献的整理,对已佚和现存的《诗经》学文献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对明清时期的《诗经》学作以整体性的概述。  第二章通过对陈耀文学术思想来源及其《经典稽疑》的分析,认为在明中后期复古思潮影响下,部分学者开始重视恢复“汉学”的治学方法。陈耀文的《诗经》学研究重点在于训诂考证,征引材料翔实可信,所得结论未必全然,但在“心学”影响下能够潜心采用“汉学”来研究《诗经》则难能可贵。陈耀文本于“汉学”研究《诗经》的理路,对当时中原《诗经》学的治学方法影响很大。  第三章通过对朱睦(桴)学术思想来源及其《五经稽疑》的分析,认为与陈耀文生活差不多相同时代的朱睦(桴)在治学方法上也深深被复古思潮影响,以复古“汉学”为己任,采用“汉学”的治学方法,考证诗文本义。虽尊“汉学”却不拘泥于汉儒所论,能够杂采众家以求义理于经文,也是朱睦(桴)《诗经》学研究的重要特色。与陈耀文一起,对中原《诗经》学在“心学”影响下,采用“汉学”研究的治学方法影响很大。  第四章通过对汤斌生平、门人弟子、家学及其学术思想来源的考察,认为汤斌学术思想主要受到孙奇逢理学思想影响,经学论述也主要是阐发经文中的义理,甚至对“汉学”的训诂等治学方法深为抵制,其认为沉溺于训诂而不求义理,是有悖于圣人之道,其《诗辑解》对于《诗经》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治学方法上形成的。汤斌的《诗经》学论述本于理学而论述诗文所阐释的义理。这样的《诗经》学治学思想对后期中原《诗经》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汤准等人的治学思想正是受到了汤斌主于理学的治学方法的影响。  第五章通过对张沐生平及学术思想的考察,认为张沐学术出于“阳明心学”而又归于“程朱理学”,与孙奇逢学术思想应同出一流。通过对张沐《诗经疏略》的梳理分析,认为张沐是清初中原学者中十分坚定主张遵《序》以解诗的学者,其认为《序》为孔子所删定,必须以《序》解诗才能准确阐释圣人之道。并且提出“诗有敷陈断论二体说”。张沐在《诗经疏略》中具体的解诗方法以“心学”思想为主,又参之以“程、朱理学”,又采用了一些训诂考据的方法,对于先儒的论述,不专主一家而杂采众说。张沐弟子众多,其《诗经》学论述及其治学方法对其弟子如李经世、黄本訥、杨得秀、王章、阎良弼、马昌、邓九龄、史赞明、刘承业、黄之锡等人影响深远。  第六章通过对冉觐祖学术思想来源的考察,认为其所涉及博而大,但其论述却言简意赅,经学方面兼采汉、宋而旨归于朱熹。其《诗经》学方面的著作九十四卷本《诗经详说》可视为辅翼朱熹《诗集传》而作,但其中又间或辨证了朱熹解诗的观点,这说明冉觐祖在遵重朱熹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前者,有着自己的考证和论述。冉觐祖的《诗经详说》是明清时期中原《诗经》学最为详尽的一部著作,详至字义剖析,大至诗旨解读,参考众家学说,此书编排体例清晰,清代中原《诗经》学影响深远,对于清代官方修订诗经方面的著作也有参考价值。  第七章通过对刘青芝学术思想的考察,认为其学术思想主要为家传,刘青芝父亲刘宗泗与中州名儒张沐、冉觐祖、田兰芳以及关中大儒李颙交游深厚,其学术思想应是来源于中原学者较多。通过对刘青芝的《诗经》学著作《学诗阙疑》梳理分析,认为刘青芝的《诗经》学论述主宋代苏辙,对于《诗序》也主要采用一二句,具体解诗则参考有郑玄《毛诗笺》,结论主要攻击朱熹《诗集传》。  第八章通过对武亿学术思想的考察,认为其学术思想来源主要是“大兴二朱学派”,朱筠主治经学,注重文字训诂,认为经学本于训诂,读书必先识字的学术思想对武亿影响很大,主要是以字义求经意,以金石文字佐证训诂,解经宗汉,旁涉唐宋这几个方面。通过对武亿《群经义证》《经读考异》的梳理分析,认为武亿的《诗经》学思想及治学方法主要有:主张“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诗》通圣人之道;推崇郑笺,但并非盲目服从,能够疏通孔颖达碍滞不通处;对于《毛诗故训传》有辨证,有采用;杂采唐宋,有采用,有摒弃;精于训诂,长于金石文献佐证《诗》义的阐释等几个方面。而以武亿为代表的“授堂学派”,门人弟子学术也多有所成,如授堂家学武穆淳;授堂门人李洲、李渡;授堂私淑张宗泰。张宗泰能够在武亿《诗经》学论述的基础上尊诗序,纠宋儒之失,又能辨证武亿《诗经》学论述不恰当的地方,推动了整个学派《诗经》学研究的发展。  第九章通过对陈孚及其《诗传考》的考察,认为陈孚的《诗经》学思想主要是遵《序》以解诗,所引用的先儒观点主要有郑玄、孔颖达、朱熹,解诗过程中又有考证。其最大的亮点是以《韩诗》佐证《诗》的解读而且数量很多,这种《诗经》学方法是清代中原《诗经》学著作中较少见的。  第十章通过对张调元及其《京澳纂闻·毛诗》的考察,认为张调元的《诗经》学思想主要是遵《序》解诗,主张《序》不可改;重于训诂,采用“汉学”治学方法而多攻击朱熹《诗集传》。  第十一章通过对王嗣邵学术思想的分析,认为清中叶后期“徽派朴学”进入中原,王嗣邵经学思想主要受其影响。王嗣邵治经方法主要受到阮元、王念孙的影响。其《毛诗析疑》主要是以训诂考证为出发点,参考诸家学说,以《毛诗诂训传》为旨归,辅翼《毛诗诂训传》而作。受阮元还原经文原貌的学术思想影响,王嗣邵又析经、传各行其本,重新编校《古毛诗》以及《毛诗诂训传》。  第十二章通过对魏寅采及其《毛诗古韵谱》的考察,认为魏寅采的《诗经》学研究有着清代“朴学”特色,也更多地受到了“徽派朴学”以古音求古义的影响。魏寅采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入手,重新划分韵部,逐篇逐句分析《诗经》中诗文的用韵情况,把《诗经》用韵情况归为六大类:“领韵”“虚字”“缓急韵”“夹韵”“分承韵”“上句用韵”。明确标注诗文中古音的读法,并且辨证了朱熹“叶韵”中诸多不恰当的地方。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在综合论述国内外语言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使用语言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138名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并
电弧故障是供配电系统的常见故障.其不仅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而且会引发火灾,导致财产损失,并严重威胁人身的安全,因此研究电弧故障的检测与诊断理论并及时消除电弧故
期刊
研究了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的单体组成、合成工艺及其产品性能,制得了性能优良、使用方便的柔性印刷电路(FPC)用胶粘剂。
静安新城办事处是根据集团推进服务体制创新,开展区域化服务试点工作的要求,通过企业内部职工自由组合、公开竞聘的方式,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于2008年11月在原有的静安新城服
介绍了洗涤用丙烯酸一马来酸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加料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制得了产品质量合格、使用效果良好的丙烯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