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灾难性新闻中模糊语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uhututu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言语交际中,使用模糊语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领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语义学及语用学也跨足了此领域。伍铁平(1999)从语义学方面做了相关研究。而在语义学方面,何自然(1990)对语用模糊做了更细致的研究。本文在中国日报的网站上搜集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借助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对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语用含糊的“变异性”,“顺应性”及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根据语言顺应论(Verschueren,2000),语言的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Verschueren,2000:59)。协商性指“所有选择都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Verschueren,2000:59)。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Verschueren,2000:61)。本论文将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层次的语言结构上来分析模糊语在灾难性新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表明在灾难性新闻中语用含糊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模糊性词语含糊、以及通过否定句,被动句,比较句,篇章的隐含之意达到的模糊来实现。语用含糊的变异性告诉我们语用含糊在记者招待会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而语用含糊的顺应性表明总理为什么要使用语用含糊。本研究主要从顺应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这三个语境因素来分析灾难性新闻中语用含糊的顺应性和顺应过程,分析表明在灾难性新闻中使用语用含糊的原因是为了顺应报道者和读者的心理世界,顺应社交场合和社会环境的一些规范准则以及顺应物理世界。在分析了语用含糊的变异性和顺应性后,我们发现,语用含糊在灾难性新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灾难性新闻增加信任度,问题时能够保留一部分信息,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给读者,避免对读者带来消极的后果,增强可接受度,更好的实现礼貌原则。
其他文献
时代在飞速发展,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着。企业都在找寻最合适的经营管理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连锁营销管理被提出并且得到企业的实践。连锁经营管理是一种新型的
企业记忆是广义的实践活动记忆,是对已发生的事件重新进行研究,通过梳理、提炼和编制,使之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将看似无序、零乱的历史片段变成为比较系统的记忆链条。企业档
宁波绿地中心超高层建筑高度为240m,采用带加强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为型钢混凝土柱+钢框架梁,核心筒底部加强区采用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在许多方面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从研究民俗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
以旅游学基本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分析了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整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独特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并以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为
<正>"大学生村官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事业!"2009年5月,我刚任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香稻村大学生村官时,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香稻村是一个洞庭湖畔的小村,盛产的香稻米风
<正> 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展自然斗爭的一个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斗爭,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我国科学技术
<正>在魏晋时期,流行着一种药方,叫五石散。尽管配方各不相同,但药性皆燥热。其实,五石散是一种毒品,魏人何晏是第一个服用的人。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国玄学家、大臣
以不同成熟度的赛买提杏(Armeniaca vulgariscv.‘Saimaiti’)为材料,研究MeJA 对其保护酶的影响.用0mol/L(CK)、1&#215;10^-6 mol/L MeJA处理绿熟期、完熟期的赛买提杏,在常温(18
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所谓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铺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