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育超长龄秧迟栽杂交稻生育动态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B优827、准两优1102、川香优6号和宜香3728四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旱育超长龄秧迟栽条件下,移栽秧龄对水稻生育动态和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水稻最高分蘖数逐渐减少,到达最高分蘖数的时间向后推迟,分蘖数趋于稳定时的有效分蘖数也是逐渐减少的,分蘖成穗率大致呈升高的趋势;不同水稻品种变化的幅度有所不同,其中以宜香3728最高分蘖数的变化幅度最小,其最高分蘖数在T1-T4处理下基本持平,到T5处理时其最高分蘖数才开始减小,但其有效分蘖数也是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的,另外,其分蘖成穗率在各处理间变化不明显。  2.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水稻各主要生育时期到达的时间逐渐向后推迟,全生育期也呈现出依次延长的趋势,而本田生育期所用时间正好相反,其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呈依次缩短的趋势。  3.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水稻见穗时间依次向后推迟,见穗期到完全齐穗期所需要的时间延长,抽穗整齐度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超长龄秧移栽后迟发的高位次分蘖比重加大有关,因此,生产上对超长龄秧要注意加强栽后管理,提高其抽穗整齐度。  4.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每茎绿叶数整体呈增大的趋势,而绿叶总数整体呈减小的趋势,叶面积指数也是逐渐减小的。另外,同一秧龄处理下,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是先增加后减小的,到孕穗期达最大值。  5.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水稻单株干重及其各组成因素(茎秆、叶鞘、叶片和穗)的干重都是逐渐减小的;水稻单株根数目和根干重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也是逐渐减小的。  6.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数是逐渐减小的,主茎穗所占百分比是逐渐增大的,而一次和二次分蘖穗所占百分比比较均衡,没有太大的差异;穗着粒数和穗实粒数整体是逐渐增大的,结实率、千粒重、每穗实粒重和收获指数变化规律不明显。  7.对秧龄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秧龄与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其他产量构成因素间相关性不大。  本研究表明:要提高旱育超长龄秧迟栽杂交稻的产量水平,首先应通过较大幅度的扩大育秧地面积和精细的秧床管理等途径培育出移栽时单株带蘖数较多的超长龄壮秧,为栽后生长发育打下基础。另外,要注意加强栽后管理,提高抽穗整齐度,尽可能保证有较多的有效穗数,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其他文献
学位
可降解地膜覆盖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可以减少普通地膜残留物的不良影响。可降解地膜能降解成碎片、粉末、低分子化合物,研究聚乙烯为原料的可降解地膜降解产物对土壤和作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