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植物工厂中药用铁皮石斛组培生产的适宜光照环境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生长环境特殊,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缓慢。近年来,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且需求量逐年增加,现有人工栽培产量和质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改进现有人工栽培模式,促进铁皮石斛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迅速提高其栽培产量和质量,将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利用密闭式植物工厂对铁皮石斛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进行研究是解决铁皮石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的基础。为此,本文在控制密闭式植物工厂中的温度22±1℃、湿度65±5%、及光期的CO<,2>浓度800±50μmol mol<-1>等环境因子的条件下,探讨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质等光照环境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具体内容和结论如下: 1、鲜重约300 mg的铁皮石斛单腋芽作为外植体在荧光灯下光照12 h d<-1>的环境条件下,设置了光照强度为37、68、92、120μmol.m<-2>/s的4组试验区。在该可控环境下培育92天后,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性在光照强度为68μmol.m<-2>/s时最佳,超过92μmol.m<-2>/s时呈现明显的光抑制;多糖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超过92μmol.m<-2>/s时开始降低。但是68和92μmol.m<-2>/s光照强度试验区的多糖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铁皮石斛组培苗在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内培育的适宜光照强度为60~70μmol.m<-2>/s。 2、鲜重约300 mg的铁皮石斛单腋芽作为外植体在荧光灯下光照强度为68±9μmol.m<-2>/s的环境条件下,设置光照时间为6、9、12、15、18 h/d的5组试验区。在该可控环境下培育92天后,各试验区多糖含量差异不大。光照时间为12 h/d时铁皮石斛组培苗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干重和腋芽数增加较多,表现出良好的生长与繁殖能力。因此,铁皮石斛组培苗在该可控环境下培育时,12 h/d的光照时间较为适宜。 3、鲜重约300 mg的铁皮石斛单腋芽作为外植体在光照强度大致相同、光照12 h/d的环境条件下,设置LQ1(R/B/G/FR=13/3/1/8)、LQ2(R/B/G=2/1/1)、LQ3(R/B/FR=2/1/1)三个试验区,用三基色荧光灯作对照试验区LQ4(R/B/G/FR=10/7/15/1)。在此环境下培育92天后,红光、蓝光和远红光组成的试验区LQ3(R/B/FR=2/1/1)内铁皮石斛组培苗的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等都较高,表现出较好的生长能力,较为适宜其生长。 4、鲜重约300 mg的铁皮石斛单腋芽作为外植体在荧光灯下光照强度为68±9μmol.m<-2>/s、光照12 h/d的可控环境下,设置有糖S20与无糖SO两个试验区,在此环境下培育92天后,无糖试验区SO中组培苗的净光合速率、鲜重、干重和腋芽数明显低于有糖试验区S20,但多糖含量、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有糖试验区无显著性差异,而叶绿素含量则明显高于有糖试验区,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潜力。因此,铁皮石斛组培苗在可控环境下可进行无糖组培,但CO<,2>浓度不高的环境中,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蔗糖则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和繁殖。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技术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WSN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水稻高温胁迫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本文所做的研究工
2020年1月4日,萨丁重工商务年会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主要供应商、新闻媒体等600余人参会,会上萨丁重工进行了“双剑出鞘”的发布仪式,两款针对新农村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