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耳聋幼鼠及耳聋后单耳植入电极电刺激后,其听觉中枢听皮层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c-fos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 方法:将66只SD幼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分别为注射药物后耳聋4周组及对照组;耳聋6周组和及对照组;注射药物后3周接受耳蜗内电刺激组;5周接受耳蜗内电刺激组(刺激时间为1周)。于幼鼠颈背部、两侧下腹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总量为350mg/kg),0.5h后于相同部位注射呋塞米(总量为200mg/kg),注射药物2周后检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阈值与对照组的变化。分别于注射药物后不同时间取听皮层组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dnf及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1.注射药物幼鼠听性脑干诱发电位阈值明显增高。2.注射药物后耳聋4周组在听皮层的bdnf和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上升,较注射药物后3周接受耳蜗内电刺激组下降(p<0.05)。注射药物后耳聋6周组在听皮层bdnf及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和5周接受耳蜗内电刺激组下降(p<0.05),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通过ABR检测证实注射庆大霉素及呋塞米可成功构建先天性耳聋模型。2.听力剥夺的早期神经元活动增强,听力剥夺的晚期神经元活动减弱。3.耳蜗内植入电极电刺激后,幼鼠听皮层c-fos和bdn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多说明电刺激可导致听力剥夺幼鼠听皮层的神经电活动增强,这些动态变化说明听皮层具有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