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李鸿章书写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中学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材代表了国内历史教材的最高水平,为中学历史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的教材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中学中广泛使用,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历史课本。其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不断的经受着时间的考验,为新中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直至今日,对于一些近代历史上关键人物的描写,中学历史教材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刻画某一人物形象时带有某种偏见,仍然将人物简单得置于国家、阶级、民族等集体性的话语之下,利用含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评价,显得空洞死板又违背了历史学实事求是的大原则。李鸿章在教科书中的书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笔者通过对建国后各个时期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的梳理,发现建国以后中学教材对李鸿章的书写随时代的变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全面打倒再到部分肯定(但仍以批判口吻进行刻画)的过程。梳理建国后大陆史学界对李鸿章的研究,史学界对李鸿章的评价也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价值重建、批倒批臭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初步繁荣、重新评价。通过以上二者之间的对比,不难发现中学教材中对李鸿章的描写很明显受到建国以后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影响。同时,史学界对李鸿章的研究,又会不可避免得打上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烙印。可以说,中学教材对李鸿章的书写,与史学研究前沿的发展以及国内政治形势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另外,中学历史教材固然是以其稳定、普及性为主,但仍然要不断得吸收史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才能保持生命力。就单从中学教材对李鸿章这一人物的刻画来看,仍显示出了内容上明显的滞后性,且有失客观、公允。到目前为止,海内外对李鸿章的正面研究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成果,但是对建国以来中学教材中李鸿章的描写进行对比与分析的,不是很多。这也是从侧面对李鸿章这一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一点点研究。同时,中学教材这一类史料相对容易掌握与理解,这成为研究这一问题的很好条件。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我们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学历史教材与史学研究以及国内政治形势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对今后中学历史教材在书写类似的重要历史人物时给一点意见。
其他文献
针对电力企业移动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大量的企业移动应用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问题,提出企业移动应用安全超市的企业移动应用管理架构体系,并结合实名制终端设备和用户管
<正>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境内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保护与开发现有的植被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扩大绿州面积,防止沙漠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利用遥感手段研究地表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迅速发展,理财产品交易的不规范性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因此,构建理财市场的监管体系迫在眉睫。针对目前我国商业
南方文学的特殊性是多方面的。它那怪诞的场景、畸形的人物和哥特式的情节,都和美国其它地区产生的文学迥然不同。在它众多的奇异特征中,有一系列神秘、反常的女性形象令人过
利用稳健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大型斜齿轮传动为例建立斜齿轮传动稳健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运用正交试验法计算出斜齿轮传动的稳健解,并得出结论。
<正>早在2007年《疯狂的赛车》上映后,著名影评人木卫二就宣称:"宁浩的时代到了"。看到有人在看完《黄金大劫案》后在网上评论:处女作永远是一个导演无法逾越的高峰。我心想: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核心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自贸区成立后在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方面先行先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借鉴国外经验,本文建议自贸区下一步应
孙中山既是一个革命家,也是一个经济战略家;既是“破坏者”,也是“建设者”,是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孙中山的实业思想与其革命思想一样,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我们今天从
报纸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使法治思维成为社会热点,如何养成法治思维也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事
<正>一、纵向博弈论——跨跃东西的"博弈"博弈论的历史发展,横跨东西方,历经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国家,对博弈论的理解有较大差异。古代、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