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滇池地区城市文化空间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文化空间既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高级表现形式,又是城市文化维度的普遍体现方式,研究城市文化空间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探究城市文化源起和演变的历史规律,以及优化未来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参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环滇池地区这一经济发展、生态脆弱、文化多元的典型区域,在梳理国内外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现状、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以文化生态论、人地关系理论、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厘清环滇池地区城市文化空间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结合实地调研、文献查询和空间数据获取,建立了环滇池地区城市文化空间属性数据库,并借助ArcGIS10.2空间分析平台从整体和各类型两个角度、两个时间段进一步阐述了环滇池地区的城市文化空间演变的格局特征,分析了环滇池地区城市文化空间的影响因素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评价了环滇池地区城市文化空间演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文化空间优化对策。研究既服务于地方城市文化发展要求,又丰富了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理论,还为生态脆弱湖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证参照。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从“点”来看,环滇池地区城市文化空间整体呈现坝区分布多,山区分布少,亲水性明显的特征,形成“单中心”空间格局,随时空演变,城市文化空间数量不断增多,“次中心”不断增加。从“面”来看,整体呈现“多中心,沿各县、市、区行政区划等级、沿交通轴线”空间布局,昆明市辖区形成一级中心面,安宁市、晋宁区、嵩明县形成次区域中心面,依托市、区、县行政等级城市文化空间数量、相互关系、影响力、空间发展趋势均呈递减趋势分布,职能区划分不明确。不同类型的城市文化空间分布圈层取向、象限方向变化各不相同:人文类呈现亲水、近中心城区缓冲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公共类呈现中心城区集中分布,空间强烈集中与极度分散态势并存;教育类呈现中心城区及近郊区与远郊区双圈层缓冲分布,空间相对集中与广泛分散布局特征;产业类呈现沿滇池由近及远、由多到少缓冲分布,空间单中心强烈集中布局特征。结合“点—面”变化来看,城市文化空间演变整体呈现“多核多中心”格局,空间功能呈现“整体叠加,重点突出”特征,卫星城镇城市文化空间公共设施严重不足,职能单一化特征明显,城市文化空间功能发挥效率不足。(2)结合环滇池地区的文化资源禀赋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人居环境文化诉求,揭示了其文化空间演变格局在社会经济背景下,以经济、人口因素影响为重;在政治环境规划背景下,以政策导向因素影响为重;在生态环境基础建设背景下,以水文地理因素影响为重。(3)针对环滇池地区城市文化空间演变存在的内容、功能、结构、发展等问题,提出首先应该做好地区城市文化空间发展定位与规划优化路径建设,其次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体化融合优化地区“山-湖-坝-人-文化”多样性城市文化空间要素,促进地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协调发展,最后建立长效的运作反馈机制和细节衔接管理,落实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目标-过程-结果”的统筹工作。
其他文献
耐候钢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我国在耐候桥梁钢方面的起步相对于国外仍有着不小的差距,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耐候钢领域的探索。本文参照Q420级桥梁用耐候钢标准,设计制备了质量分数为0.05%、0.21%、0.49%的三种不同Mo含量的耐候钢板,进行工业大气环境和海洋大气环境的室内模拟干湿循环加速腐蚀实验。通过检测锈层表面宏观形貌、电化学性质、物相组成、锈层截面微观
隧道壁后空洞对隧道管片及围岩影响规律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研究通常集中在公路、山岭等深埋隧道背后空洞对管片的影响,对于软岩浅埋隧道以及空洞对隧道长期运营阶段的影响研究比较少。软岩具有很强的流变性,包括蠕变、应变速率相关性及应力松弛,对于隧道长期运营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为了研究软岩隧道在空洞存在情况下管片的长期受力变形特性,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管片壁后空洞在不同空洞位置,不
近年来,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等新技术推动着网络朝着低时延、高灵活、大容量等目标进行演进。但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实现的各种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VNF)难以满足当下网络业务对数据处理速率和转发时延的性能需
当前铁路飞速发展,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在随着铁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铁路维护的压力也日渐增大。对于轨道运输来说,轨道发生超过设计的位移之后,如果没有及时的维护,会加快铁轨的损坏过程,减少使用寿命,断轨,甚至可能产生脱轨等严重的故障。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铁路行车的安全。传统的轨道测量检测采用周期性人工检测的方法完成对铁路轨道的检测,有效率低、成本高、作业人员工作程序复杂等缺点,而现有的综合轨道检测车中
单质硫在所有固体正极材料中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 h g-1),是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10倍左右,并且硫在自然界储量丰富,来源广泛,是一种无毒无害,安全廉价的材料;当与金属锂负极组成锂硫电池时,具有高达2600 W h Kg-1的理论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5倍多,在众多新型储能体系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锂硫电池存在的以下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
学术界对双语者在语音意识上是否具有优势至今仍存争议,本文认为造成争议的原因是目前通用的对双语者语音意识的测量方式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双语者的语音意识水平,其测量结果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养老服务需求飞速增长,养老形势十分严峻。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无法普及的现状使得居家养老的重要性凸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作为化解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困境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整合多方为老服务资源,实现为老服务设施、服务、管理的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养老便利性,对于缓解养老压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就生态环境损害长久得不到有效治理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推出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出了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原则性架构,方案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由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法定机关和社会组织组成。制度的具体设计先交予各省市进行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现处于制度建构期,面临诸多问题,文章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为原告主体资格问题,各省市公布的方案中关于原告主体资格的设计多表现为原
吡啶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合成药物中。吡啶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癌、抗艾滋病、抗氧化、抗菌、抗炎。这些化合物基于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这些化合物的当前的合成方法非常有限,因此,本文旨在发展简洁高效、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的方法来合成两类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分子多样性吡陡衍生物,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主要工作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章:简要回顾1,1-烯二胺、2-氨基-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EHPS)系统由于可以根据转向工况的不同来改变助力的大小,因而可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且比之助力不可控的转向系统减少了能量损耗,因此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车辆转向研究领域的焦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以电机作为动力带动液压泵转动提供液压助力的转向系统,其助力大小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主要是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和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计算出所需助力的大小,进而通过电机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