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社会交往差异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的以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比非独生子女的强.该文目的就是以经验的方法解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描述研究的设计.文章第三部分分析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否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文章的第四部分发现,独生子女拥有利于交往能力形成的条件优势.虽然在与邻居交往方面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积极,但独生子女的父亲的学历更高,独生子女与他们的父亲共同活动的频率更高,他们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更多,他们的父母送子女参加培训班的积极性更高,这为独生子女提供了更有利于交往能力形成的优越的条件,而条件优势进而导致了独生子女在交往能力上的优势.文章第五部分重申了第三、四章的观点,解释了两个现象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中国大众传播媒介对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影响,作者进行了这次调查与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和湖南两省的小村庄的农村青年职业流动进行了实
该文以对上海雅多服饰有限公司的个案研究为主,此外为了研究与论证的完整与严密,同时也访谈了其它六家服装服饰业,其中包括五家私营企业与一家国有企业.论文从对"庇护主义理
中国户籍制度古已有之,它是国家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实施和执行法律的依据,也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探讨这一问题时,该文应用了社会学的"结构功能"理论
该文依据对江西杨村公共领域五个典型性事件的调查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提出了日常情境——事件情境的分析框架,发展参与村庄公共领域的行动主体是多元的,不仅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