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制度之完善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制度作了原则性阐述,但其可操作性不强,2013 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简称《司法解释四》)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在某些具体细节方面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但现行立法规范仍存在不足,导致在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制度在实践中存在困境。
  具体存在以下困境:一是经济补偿金未作为竞业限制条款的生效要件,其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劳动者的自由就业权,且可能引发用人单位道德风险,导致劳动者维权成本升高,加剧劳资双方不平等地位;二是经济补偿金最低补偿标准较低,在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同时,未能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理收益权;三是经济补偿金支付方式规定单一,仅规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支付方式,实际生活中出现了在职时支付以及离职时一次性支付方式等其他支付方式,由此产生纠纷,法院作出了不同判决;四是未规定特殊情形下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司法实践中出现用人单位同时解除劳动合同与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形,立法规范对其未作规定,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判决结果各异。通过对案例的梳理与对事实情形类似性的检验,以寻求统一的裁标准与规则,从而使得法院审理遵循同样事物同样对待的社会公理。
  为寻求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制度实务困境的出路,可从“有效说”与“无效说”的权衡、加大对劳动者合理收益权保护力度、统一司法裁判规则等三方面寻求解决困境之出路。完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制度应遵循保障基本人权原则、尊重意思自治原则与利益平衡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并结合域外立法经验,提出具体完善建议:一、明确凡是缺乏经济补偿金的竞业限制条款无效;二、完善《司法解释四》第6条,用“收入”代替“工资”,并将经济补偿金计算比例由“30%”提升至“50%”;三、明确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可由双方协商而定,并确立约定支付方式损害劳动者权益时的救济措施;四、用人单位同时解除竞业限制协议与劳动合同时,不适用《司法解释四》第9条,用人单位不必支付3个月经济补偿。
其他文献
芜湖市区限制火车鸣笛可行性研究 【摘要】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以前
期刊
水泥检验中安定性时效问题及其使用危害探究 【摘要】在房屋建设阶段一旦使用了质量不过关的水泥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和隐患是十分严重的,对于质检部门而言,需要优化建筑施工阶段的水泥质量,在使用之前对其进行详细的检验和监督,判断其安定性是否能够与我国工程建设
期刊
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探讨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施工技术质量的法规,对材料规格、生产标准、价格都有一定的规则,推动了整个建材
期刊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分析 【摘要】在近年来,随着人类的低碳、绿色、环保等意识日益增强,而人们对房屋、建筑物及其自身功能、品质等各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施工企业一定要确保所使用的建材无污染、无公害,这才能够确保住房品质。这也就要
期刊
我国碳标签制度的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2011年,《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评论,指出“碳标签的时代已来临”,“产品碳标签”的研究对于识别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机会非常重要。碳标签(Carbon Label),也
期刊
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设计实践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特点,通过对现阶段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要点,以明确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的重要性,优
期刊
桩基检测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相应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而高层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开展高强度的地基处理工作,以充分保障高层建筑的整体施
期刊
生态PC装配式围墙应用与研究 【摘要】生态PC装配式围墙开发应
期刊
房地产企业破产中购房人权利问题研究 【摘要】房地产市场事关国计民生,房地产企业一旦面临破产,首当其冲的就是购房人利益。因此,在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中,必须界定购房人身份并分析购房人权利性质,才能更好地保护其权利行使。在主体资格认定上,采用排除法确认
期刊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作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补充手段,已在诸多国家适用多年。消费维权法律体系的完善,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消费市场的发展状况,亦是一国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之一。只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公民个体的消费者权益和构成消费领域公共利益的集合权益才能得以充分保护。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消费领域的矛盾凸显,消费者维权意识逐步增强,消费纠纷呈现出更复杂、更多样化的特征。在此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