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不仅在强度方面突飞猛进,在广度方面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虽然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作为代价换取而来的,其中便包括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外国资本把我国作为其转移污染严重行业的“污染天堂”和“污染避难所”。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国家政府开始通过实施一些环境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来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进行一定的调控,环境规制的出台便是有力管控措施之一,而“两控区”政策则是众多环境规制中的一种。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在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现阶段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展较快、对外贸易较发达的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还是众多政策试点的先行区,其制造业更是全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验证以“两控区”为代表的环境规制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择采用1998-2017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9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配合双重差分法较为具体地研究我国在2000年设定防控目标的“两控区”环境政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验组68个地级市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受到“两控区”政策显著的负向效应影响,同时发现东部沿海地区的南部城市比北部城市受到更大的影响。为了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先将总体样本分为“一二线”和“非一二线”城市后发现前者比后者受到“两控区”政策的负向影响更大,后将实验期置换成2011年仍然发现“两控区”政策负向影响的存在。据此,本文提出在命令型的环境规制制定和实施时,应当先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部省市进行试点并持续观察影响效应,同时相应地增加其他市场性、自愿性和隐形层面的环境规制来配合调控的政策建议,以使我国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乃至所有行业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合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