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有关“浅刺”方面的理论及临证经验的全面整理,系统的梳理出“浅刺”针法与络脉系统、皮部理论等相互关联、相互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此研究,对浅刺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首先进行广泛的史料收集,史料以历代针灸著作资料为主,成书年代为清末以前。通过查询某本古籍的大致内容介绍,排除没有涉及针灸方面论述的书籍,保留涉及有针灸方面相关论述的书籍。其次,从入选的古籍中整理出有关“浅刺”的所有论述,对这些论述,特别是前后矛盾的论述进行比较、甄别后选取可信度高的相关论述。最后,根据论述类型差异将其分别归入“理论论述”、“针具选择论述”、“操作方法论述”、“适应症”等几方面。通过对浅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等的归纳总结,最终形成浅刺针法完整的理论体系。 结果:研究表明,浅刺针法源自于上古,《内》、《难》时期出现了相关记载,经过汉、唐时期的理论蕴育,浅刺相关理论得到了很大拓展。该理论繁盛于宋金元时期,最终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形成较完整的浅刺针法的理论体系。 结论:浅刺针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应该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与研究,浅刺针法的深入研究将会对针灸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