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淋证的证候规律探讨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女性淋证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其证型分布规律、临床症候学特点、易感因素,并通过探析其用药规律总结导师学术思想。方法:将84例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录入数据库,其中,有无等二值资料分别按1,0输入,对需要进行聚类统计的变量按录入顺序进行1,2,3,4……编号,并核对确认录入无误。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统计84例患者出现频率大于等于5次的症状及舌脉等体征,对这些症状、体征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参考中医证候辨证标准,总结女性泌尿系感染的证素,然后进行证候判断;通过对女性尿路感染相关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研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通过对导师治疗本研究患者的具体用药研究,总结其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总体法则和用药规律。结果:1.84例女性淋证患者按照出现频率排在前八位的症状依次为:尿频尿急、腰酸、神疲乏力、口渴喜饮、尿道口不适、下腹坠胀、淋漓不尽、灼热刺痛。表现为尿频尿急、灼热刺痛等典型尿路刺激症状者仅占25.1%。2.症状、体征及舌脉系统聚类的结果:第一类:23舌干红(黯),27脉弦细数,2口渴喜饮,4尿频尿急,24苔白(腻、少津);第二类:12腰酸,13神疲乏力,6尿道口不适,25苔黄;第三类:14头晕耳鸣,19夜尿频多,22舌淡(胖、紫),28脉沉细,7淋漓不尽,20纳谷不馨,21夜寐差,5灼热刺痛,10下腹坠胀;第四类:3口渴不欲饮,16恶心呕吐,1发热恶寒,26脉滑数,8尿液混浊,9肉眼血尿,15畏寒,17便溏,11腰胁少腹拘急,18大便干结。依次总结出淋证的临床分型为阴虚湿热型、肾虚湿热型、脾肾亏虚型和湿热下注型。3.单纯无合并病者14例,占16.7%;83.3%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4.根据系统聚类的结果,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囊肿、结石、积水等尿路梗阻以及妇科炎症。5.患者尿培养阳性率为48.8%,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的致病菌。6.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合并病对证型无直接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7.导师治疗淋证常用的前十五味中药依次为:生黄芪、石韦、厚杜仲、怀牛膝、赤白芍、炒当归、炒白术、广郁金、太子参、旱莲草、车前草、潞党参、淡干姜、猫爪草、川桂枝。结论:1.淋证的辨证分型可归纳为阴虚湿热、肾虚湿热、脾肾亏虚和湿热下注四型。2.中老年女性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患者群,具有症状不典型,合并病多,尿培养阳性率低的特点。3.益肾清利活血法是导师治疗淋证的主要大法,是完全符合淋证病机的治法。
其他文献
<正>李信,1961年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电解水农业创始人,西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历任四川建元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油市微生物技术应用研究院院
目的:评价针刺太冲、人迎穴为主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EH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方法:以1级E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崇尚自然,维护环境,是现代绿色消费的潮流。随着电解水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电解水农业理念的提出,电解水肥系列产品的
请问有没有做抵押合同备案的?抵押合同备案的依据在哪儿?没有依据。如果不做备案,抵押管理怎么体现呢?如果抵押双方自愿备案,交易管理部门做不做?没有依据做,不明白为什么要做。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与γ-干扰素(IFN-γ)的相互作用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生长的影响。方法 IL-17单独或与IFN-γ联合干预小鼠Hepa1-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
目的比较髂筋膜间隙多点阻滞与单点阻滞的效果。方法对拟行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髂筋膜间隙阻滞采用单次阻滞方法,试验组采用多点阻滞方法,局部麻醉药
随着世界市场由传统的相对稳定逐步向动态多变方向转变,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制造环境与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既要满足顾客及时、准确地交货需求,又要在不降低产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封建王朝,其辽阔的疆域、复杂的民族体系使得民族问题在其统治中尤为突出,因此,关于清代的民族问题研究也随之成为清史
在分析河南农产品网络营销背景的基础上,研究了阿里巴巴网络营销模式,积极探索开发河南本土化农产品网络营销新模式,创建农产品绿色生态模式,推广河南地理标志产品等。同时,
目的:以电针刺激疗法为干预手段,以功能性腹泻模型大鼠肠组织中c-kit m RNA表达为检测指标,通过选取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腹泻模型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观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