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波市A级景区村庄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zss1122334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A级景区村庄作为新型的乡村旅游业态,受到广泛关注,A级景区村庄建设用景区的理念和发展途径进行乡村建设,通过村庄旅游产业化带动乡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改善。根据A级景区村庄的概念、标准,分析宁波市首批183个A级景区村庄的旅游发展潜力,以主导潜力优势确定A级景区村庄景区化发展的模式,通过村庄旅游模式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分析A级景区村庄优化提升路径。综合利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要素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依据指标评价和遴选的原则,建立A级景区村庄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村庄规模、村庄区位、基础设施、自然人文景观、旅游体验、休闲度假服务设施、人力资源、组织投入状况、产业经济及社会基础9个要素层和40个指标层,利用AHP-熵权法对指标综合赋权,采用TOPSIS进行183个A级景区村庄旅游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A级景区村庄潜力等级划分呈现空间组团集聚特征,高潜力发展水平区域具有滨海、景郊、城郊的特点,低潜力发展水平区域具有临城郊工业、区县交界的特点。(2)对影响A级景区村庄发展的主导潜力优势进行分析,提炼宁波市183个A级景区村庄九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型、城郊型、景村关系型、滨海型、古村落型、美丽乡村社区型、民宿型、农家乐型和古道文化型,细分旅游模式下A级景区村庄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乡村旅游发展层级由初级观光体验型到乡村在地生活度假型和在地文化深度体验型,呈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导向。(3)A级景区村庄的旅游投资开发模式投资主体由单一的引进投入、村集体投入、村民自有投入向综合型投资模式转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A级景区村庄的优化提升路径,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五个乡村振兴方式紧密结合,进行分类施策,优化提升路径为农业产业化振兴、旅游新农人振兴、文旅融合振兴、生态旅游振兴和旅游组织振兴。
其他文献
学位
正当防卫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保障公民在面对犯罪分子侵害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一项重要权利。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防卫必要限度的条件,即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202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了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由此,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在立法及解释层面应该已趋于完善。但在长期的司法实践过程
STEM项目学习是以跨学科项目为教学载体,以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强调创设真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展开进阶式的工程项目问题探究与设计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在STEM项目学习视野下进行化学合成专题教学的实践研究尚不多见。本论文在STEM项目学习理论指导下,对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合成专题教学进行了项目
学位
学位
学位
结合科威特某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分析了科威特工程承包环境、科威特某项目实行人力资源属地化的必要性和做法,重点该项目对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分别从熟悉当地法律法规的以"法"为本、尊重当地风土人情、关怀属地化员工的以"人"为本和完善相关人事制度等角度阐述海外项目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的经验和认识。
《环境保护法》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两类行为确立为法定的环境侵权行为,并引致适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即破坏生态侵权责任。从现有案例可看出,破坏生态侵权责任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主体、因果关系认定和责任承担方式的适用上不宜与污染环境侵权责任适用完全相同的规则。从我国立法现状来看,《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相关立法对破坏生态侵权责任的规定尚有不足,违法性要件缺乏逻辑性,因果关系举证责任规则
一般来说,作品类型法定、没有邻接权制度的国家,对作品的独创性要求低;作品类型相对开放、邻接权客体类型也相对开放的国家,对作品的独创性要求高。在这两种情况下,文化产品基本都能得到保护。我国目前兼采作品类型法定、独创性要求高和狭义邻接权客体说,这与当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颇不协调,更导致很多文化产品无所适从。新著作权法于2020年11月11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自2021年6
在我国医疗体系发展过程中,公立医院始终是我国医疗体系的核心支柱和基本构成。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意见,医改再次成为民生重点热议话题。在改革浪潮下,卫计委等职能部门陆续出台通知规章要求各医院就财务管理、监管运营、内控机制完善等方面,根据各地实情,因地制宜加快建立起本医院的预算管理体系。随后,国家一系列政策不断施行,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是医改不可避免的一项改革议程。目前,公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