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产业联结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产业”,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双汇收购美国最大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产业的发展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适应新的竞争态势和发展格局,河南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漯河市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2007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典范。地处中原大地的漯河市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双汇集团的总部所在地,对其食品产业发展的研究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个地区的经济或产业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扩张,二是结构的优化。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探究如何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解决经济增长结构性障碍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介绍了漯河市食品产业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路径,接着分析了漯河市食品产业的产业规模和空间布局;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漯河市食品产业的结构,然后对漯河市食品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食品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食品产业的结构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机理,以期通过优化食品产业的结构来提高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社会经济一般分为两大类结构,即空间结构和比例结构。首先对漯河市食品产业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漯河市食品产业的空间布局并结合双汇集团的案例分析了其空间拓展。比例结构一般包括产值结构、增加值结构、利润结构、就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企业结构)等。本文对漯河市食品产业4个细分行业的产值结构、增加值结构、利润结构、就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等进行了分析。以产业集群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为指导,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综合分析了漯河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路径、空间布局、食品产业的结构以及食品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优化漯河市食品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漯河市食品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全文共分为6章,具体内容为: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介绍了漯河市食品产业的发展历史及路径。第三章研究了漯河市食品产业产业规模的扩张及其空间布局,并结合双汇集团的案例分析了其空间拓展。第四章对漯河市食品产业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了漯河市食品产业4个细分行业的产值结构、增加值结构、利润结构、就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等。第五章研究了漯河市食品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食品产业的结构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机理。第六章是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