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S2通过上调REV7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临床生物学特点除了高侵袭性以外,胶质瘤细胞的高度增殖也是其临床治疗的难题。胶质瘤细胞高增生性通常都伴随着细胞内部相关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乙酰辅酶合成酶2(ACSS2)作为一种细胞内部利用乙酸合成乙酰辅酶a重要中间代谢酶,目前已证明在多种肿瘤中具有促癌效应。然而,ACSS2在胶质瘤细胞中影响细胞增长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课题重点着眼于ACSS2在胶质瘤中发挥的促癌作用以及其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方法】(1)运用ACSS2敲减以及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感染U87和U251细胞,以构建ACSS2敲减以及过表达的胶质瘤细胞系。(2)通过感染胶质瘤细胞系ACSS2敲减病毒,运用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段的细胞活力;采用平板克隆和Edu实验检测ACSS2敲减之后对胶质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实验检测ACSS2敲减对胶质瘤细胞系周期的影响。(3)敲减胶质瘤细胞系U87中ACSS2,在分子水平上通过RNA水平测序检测下游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4)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CSS2敲减之后下游周期相关蛋白,以验证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5)构建裸鼠的PDX(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模型和裸鼠原位以及皮下人源性移植瘤模型,在体内水平证实ACSS2敲减以及通过药物诱导ACSS2过表达对肿瘤增生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运用CCK-8法、平板克隆以及Ed U实验检测发现感染胶质瘤细胞系ACSS2敲减病毒,肿瘤细胞增殖活力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其中平板克隆实验、Ed U实验也证实敲减组肿瘤细胞增殖明显降低。(2)为进一步研究ACSS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影响的分子机制,细胞RNA水平测序以及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REV7基因参与ACSS2促进胶质瘤细胞系的增生。敲减U87和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ACSS2基因,通过western blot证实REV7的表达水平相对于阴性对照组(NC)蛋白表达量下降;激光共聚焦实验证实敲减ACSS2之后,U87和U251细胞核中REV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3)胶质瘤细胞中敲减REV7,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实验发现胶质瘤细胞周期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4)裸鼠体内荷瘤实验中,ACSS2敲减组相对于NC组其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其中乙酸钠处理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大于未处理组肿瘤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CSS2敲减组其REV7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且PDX模型组化结果表明,乙酸钠处理组其ACSS2的表达水平有所增加。【结论】我们的初步结果表明,ACSS2的表达增加会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生,其可能的机制为ACSS2的升高通过促进REV7的表达从而诱导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体内实验表明乙酸钠处理能够诱导肿瘤组织中ACSS2的表达以及ACSS2敲减组肿瘤组织中REV7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对于ACSS2参与胶质瘤病理形成中的确切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实验结果为更深入的理解胶质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更多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大豆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用途广泛,在食用、饲用及工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故而对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大。中国是全球位列第一位的大豆进口国,但大豆产量仅仅位列世界第四位,针对于大豆产量而言,中国比世界第一的美国少十倍左右。中国的大豆进口国也主要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这三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均位于世界前三。由于中国巨大的大豆需求量,在国际大豆市场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如何提高大豆产量成为目前中国大豆种植业亟
水稻花器官形成一直是水稻遗传改良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从水稻品种明恢86的辐射诱变的后代植株中发现了一种营养生长、开花时间、花序形成均正常,但其小穗发育明显异常的突变
十字花科蔬菜由于在长久以来都作为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蔬菜,受到了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视。大猿叶甲作为鞘翅目代表昆虫,是重要的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害虫。由于十字花科蔬菜的大面积种植,大猿叶甲对其造成严重危害并使其大量减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目前在农业害虫防控方面已经广泛应用Bt制剂,在对Bt资源的研究中发现,
目的目前在肾移植学科领域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目标,而在同种异体肾移植中采用抗体疗法诱导免疫抑制是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的一种重要手段。诱导免疫抑制疗
三裂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L.)Pruski(又名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Compositae)蟛蜞菊属(Sphagneticola)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广东、福建、海南、香港、台湾
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等同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重要成员,是引起寨卡病毒病的病原体,主要流行于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寨卡病毒是
目的:研究MiR-25-3p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样本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MiR-25-3p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为了筛选三阴性乳
背景随着在线实验的发展,在线实验逐渐得到各个领域的认可。而本地实验环境的设计工具(主要有PSYCHTOOLBOX、VISION EGG和E-PRIME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实验人员来说有很大的
现在关于这个现代世界的日子,电力,能源和安全是基本要求。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实施可再生能源,然后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来保障人类安全。这些可再生能源需要以它们的方式实施,通过集中完成所需的研究工作,需要像这样实施。应用这些方法,以获得预期的产出。在这项研究的情况下,使用的方法是从压电传感器板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脚步发电,然后将该能量用于建筑物的疏散减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地板
【目的】荧光假单胞菌2P24中双组分系统RstA/RstB的功能鉴定及其对微生物多重耐药性影响的分子机制探讨。【方法】利用共适应性分析预测双组份系统RstA/RstB的潜在功能及与其它蛋白的相关关系;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rstA、rstBsensor、rstBkinase、emhABC、cmeAB、mfs等基因缺失菌株及D52A、D52E单点突变菌株;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多种抗生素对各菌株的最小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