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砂颗粒度对玻璃熔制效果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echoi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能源环保的压力,如何促进玻璃行业的节能减排,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课题。节能减排的工作做得好,就能促进玻璃行业的产业升级,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原料的选择是玻璃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因此,节能减排应从源头做起。配合料的粒度不同需要的热量不同,硅酸盐分解和反应阶段的速率不同,从而影响玻璃熔制的温度和升温速率,以及保温时间,进而影响玻璃的熔制效果。本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调整玻璃配合料主要原料硅砂、白云石、石灰石的粒度,在1350℃、1450℃和1550℃三个熔制温度下分别保温0.5h、1h和2h来分析研究玻璃中的气泡和条纹。第二个部分的实验是将硅砂磨至一定的级配范围,在不同的级配条件下通过SEM和XRD来分析研究玻璃试样的内部形貌和晶体情况,从而分析衡量玻璃配合料的熔制速率研究结果如下:在第一部分实验中,不同的硅砂粒度其熔化的速率依次为<0.114mm>0.114~0.2mm>0.3~0.4mm>0.2~0.3mm。玻璃中气泡和条纹随着硅砂粒度的增大逐渐减少,玻璃透明度提高。粒度为0.3~0.4mm的试样气泡最少,条纹不明显,其次是0.2~0.3mm。而经过综合比较,碱土原料粒度范围为2.5~3.0mm样气泡最少,条纹不明显。在第二部分实验中,硅砂粒度越小,晶体熔化速度越快,硅酸盐反应进程也越快,相同温度下硅砂粒度小的试样可获得更好的熔化效果。硅酸盐反应阶段中的主要过程为:方石英在1000-1050℃附近转变为方晶石,熔化的SiO2开始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硅酸盐;SiO2在1100-1150℃附近大量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氧化物反应,同时方晶石熔化,玻璃中晶体含量开始大幅减少;晶体在1200℃附近完全熔化,硅酸盐反应阶段结束。本研究得到武汉理工大学校基金(2010-ZY-CL-005)的资助。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了分层模型和并联多列质点振动模型两种形式,分别提出了其竖向地震作用下的直接动力分析方法,编制了面向微机的程序DYNA4、DYNA5。文中对分层模型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
软件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对软件开发管理至关重要。该文在对软件项目成本估算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把软件维护阶段考虑在其中并把开发阶段分阶段估算的必要性,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会带来系统干扰噪声比变大。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很好地抑制小区间干扰和提高扇区吞吐量。首先介绍经典功率控制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以降低系统平均
分析了短信舆情信息处理平台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处理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开发了完整短信舆情监管系统,介绍了平台中的短信信息采集模块、短信信息处理模块、热点信息发现模块的主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通信装置等)利用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巨大网络。其中通信部分有效连接所有载体,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单元。最新演进的LTE-A系统是最有潜力承载无线通信的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体系架构,详细论述了LTE-A网络中设备间通信的原理与可行性,以及实现设备间通信的功能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