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与深度学习的ATR抑制剂自动设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激酶(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 protein kinase,ATR)作为PIKK家族中的重要蛋白激酶,不仅和基因重组有关,而且在DNA损伤修复通路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由于肿瘤细胞中DNA损伤应答机制存在缺陷,导致肿瘤细胞对ATR依赖性更高,使得抑制ATR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而对健康细胞影响较小。因此,ATR被视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靶点。但目前现有ATR抑制剂数量较少,尚未有临床药物上市,高效开发新颖的特异性ATR抑制剂作为临床候选药物依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研究尝试将遗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有效结合,构建ATR抑制剂自动设计系统,高效设计得到结构多样的ATR抑制剂,并进行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的验证。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绪论本章回顾了ATR的结构和生理学功能、现有ATR抑制剂的开发情况、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策略以及深度学习和遗传算法在生物医药领域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2.基于遗传算法与深度学习的ATR抑制剂设计系统构建本章从Binding DB数据库搜集获得889种有效的ATR抑制剂,采用RDKit工具包计算其115种分子描述符和ECFP分子指纹,基于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得到84种与药物敏感性数据IC50相关性高的分子描述符。进而分别构建了以分子描述符(模型一)、分子指纹(模型二)以及联合分子描述符和分子指纹(模型三)作为输入数据、IC50作为输出数据的三种化合物活性预测回归模型,并采用网格搜索算法对回归模型的性能进行优化,通过其性能比较,以性能最佳的模型三作为遗传算法中化合物活性评价。其次,使用Python脚本语言,基于遗传算法,以上述深度学习预测回归模型(模型三)为适应度评价方法,构建了一种ATR抑制剂的自动设计系统。使用该系统设计得到了195种结构多样的新型ATR抑制剂。3.ATR抑制剂的评价本章使用分子对接技术,以及基于片段贡献和复杂性惩罚的组合的综合合成可行性评估方法对所设计的195个化合物与ATR的结合能力和合成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分子对接结果表明,195种ATR抑制剂均能结合于靶标蛋白的活性位点。合成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195个ATR抑制剂的合成可行性得分均小于5,说明设计的化合物具有实验室合成可行性。最终以分子对接的氢键相互作用、π-堆积相互作用数目之和大于3作为选择标准,从195个新型ATR抑制剂中选择化合物2、9、30及176作为候化合物进行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4.ATR抑制剂的化学合成本章旨在对设计的新颖ATR抑制剂进行化学合成,以期获得分子实体,为进一步抗肿瘤细胞增殖实验评价提供基础。首先,我们根据逆合成分析方法,设计并优化候选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其次根据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合成4种潜在ATR抑制剂,最后借助~1H NMR、13C NMR以及质谱分析方法对ATR抑制剂结构进行表征。5.ATR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本章以人源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模型,以盐酸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对4种新型ATR抑制剂单药使用、与盐酸阿霉素以摩尔比1:1联合用药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新型ATR抑制剂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增殖活性,但单独用药效果较弱,其IC50分别为332.211μM、179.750μM、304.426μM、318.141μM。4种新型ATR抑制剂与盐酸阿霉素联合给药具有协同抗肿瘤效果,其中化合物2与盐酸阿霉素联用的协同效应为CI=0.515,发挥高度协同效应,化合物9与盐酸阿霉素联用的协同效应为CI=0.334,发挥强协同效应,化合物30与盐酸阿霉素联用的协同效应为CI=0.777,发挥中度协同效应,化合物176与盐酸阿霉素联用的协同效应为CI=0.505,发挥高度协同效应,能够显著增强抗肿瘤活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TR抑制剂自动设计系统,并高效设计了一系列结构多样的潜在ATR抑制剂。本研究采用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策略可以为其它靶标药物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荧光分析法是药物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具有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学、环境等相关领域。荧光染料作为实现荧光分析的关键工具受到广泛关注。氟硼吡咯(BODIPY)是一类性质优异的荧光染料,结构稳定,光物理性能好,摩尔吸光系数大,易于修饰。BODIPY优异的性能使其在荧光探针领域被广泛应用。通过结构修饰制备新型荧光探针,对于生物化学、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光驱动的水氧化催化剂(WOCs)在能源、环境和生物医药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其兼具无机物和有机连接体的优点,且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和易于功能化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高效、环境友好、低成本的水氧化催化剂。本论文从构建功能性MOFs出发,通过配体修饰引入氟硼吡咯(BODIPY)光敏基团,提高了配合物的光吸收效率,拓宽了材料光响应范围,构
有机电化学合成是一门传统有机合成与现代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相较于传统有机合成,电化学合成使用电极(阳极和阴极)作为氧化剂和还原剂,避免了传统化学合成需要大量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碱来中和传统反应生成的H+离子,而电化学可以直接在阴极还原以氢气的形式释放,绿色环保,仅产生能源气体氢气。电化学反应总体环境友好,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不少反应可以避免引入过渡金属催化剂。近年来,电化
人诺如病毒(HuNoV)是食源性疾病和儿童严重腹泻的主要原因,在轮状病毒疫苗研制出之后,该病毒被认为是导致严重儿童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尽管这些病毒很重要,但由于其在体外难以培养,人们对这种病毒的了解有限。据估计它们在全球贫困地区造成了超过一百万就诊量和以及200000人的死亡。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或气溶胶途径传播。诺如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一般以婴幼儿、儿童、老人以及免疫力
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不同厚度的TiCN单层和TiCN-Al2O3复合涂层,并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TiCN-Al2O3复合涂层进行表面改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镜(OM)、三维激光共聚焦(3D-LSM)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手段表征上述CVD单层涂层、复合涂层以及辐照处理后涂层样品的相组成与组织形貌,并结合纳米压痕、划痕试验、摩擦磨损、高温氧化以及切
苹果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是苹果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由其引起的苹果采后青霉腐烂病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展青霉素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对扩展青霉侵染机制了解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苹果采后青霉病害的有效防控。效应子在病原真菌侵染宿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显示,扩展青霉在与宿主互作过程中
“碳达峰、碳达峰”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对当前的能源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计划,中国将在“十四五”规划中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率,提高终端用能中电能的使用比例,提高绿色能源例如风电、光伏的装机容量。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电网形态将更加多元。本文基于碳中和背景,重点研究了社区级用能系统的去碳化,主要包括风力、光伏等新能源的接入,储电储热设备的投入,综合能源系统梯级利用,低碳绿色建筑等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起着汇集电能、升降电压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运行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电网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在变电站长期工作过程中,易受设备老化、过热、环境的复杂多变等问题易引起电气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变电站点多面广,传统的人工检修维护任务重、周期长、监测范围窄、监测成本高等问题都会导致对变电站安全监测的监管不足,长期以往对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非常不利。因此加强对变
随着教育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逐渐兴起,在现代教育的庞大需求下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化。在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般需要从众多视频界面设计要素中准确地找到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但由于缺少设计策略的指导,不少在线课程视频界面布局设计不合理,导致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过载,影响到了在线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线课程较高的辍学率。在
本文着重立足于解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村电网中存在的三相不平衡问题,研究了三相不平衡对农网配电变压器的影响,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设计了多种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为提高电网性能提供支持。主要工作如下:(1)详细分析了农网三相不平衡的起因,总结了农网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的危害,并针对性地对姜堰区配变三相不平衡的现状做了具体研究。(2)从三相电路不平衡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