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调理烧烤猪五花肉的工艺优化及其在保鲜过程中的品质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siyue520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烤猪五花肉一直以其口感丰富、焦香四溢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欢,但其保质期较短,极易腐败变质,且一直缺少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的配方和工艺流程。因此确定冷鲜调理烧烤猪五花肉的标准化配方,研究延长其保质期的技术,是该类食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该产业能得到发展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确定了冷鲜调理烧烤猪肉五花肉的最佳配方及最佳复配保鲜剂配方;研究了冷鲜调理烧烤猪肉五花肉贮藏过程的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规律;对产品的最佳烤制时间及温度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预调理烧烤猪肉五花肉的调料配方为(按五花肉质量百分比计):辣椒2.5%,胡椒粉0.4%,孜然粉1.6%,味精0.8%,大豆油15%,十三香1.4%,花椒粉2%、白砂糖2%、盐1%。以TVB-N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BARS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和p H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保鲜剂配方进行优化,发现各保鲜剂对保鲜效果的影响次序为Nisin>茶多酚>葡萄籽油。Nisin对保鲜效果有最显著的影响。确定最佳复配保鲜剂配方为:Nisin 0.045%,茶多酚0.015%,葡萄籽油0.5%,此复配保鲜剂能使在0~4℃条件下贮存的冷鲜调理烧烤猪肉五花肉的货架期达到12天,较不添加任何保鲜剂的对照组延长了6天。(3)以p H值、菌落总数、TVB-N值、TBARS值、硬度、咀嚼性为指标,探究该产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随着冷藏保鲜时间的增加,p H值由5.85上升至6.66,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菌落总数于贮藏初期由3.4 lg CFU/g降至3.35 lg CFU/g,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五花肉中的微生物在营养素具备的环境条件下继续繁殖,所以又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增长至5.65 lg CFU/g;TVB-N值由8.9 mg/100 g上升至19.8 mg/100 g,呈缓慢增长的趋势;TBARS值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由0.135 mg/kg上升至0.26 mg/kg;硬度和咀嚼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采用GC-MS法对不同贮藏时间的产品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总共分析检测到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总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第6天的时候达到最大值,表明在此时食用烧烤五花肉风味口感的状态最佳。以感官评价为主,剪切力和色差值为辅,确定该产品加工的最佳烤制条件为:180℃,15 min;200℃,10 min,在此条件下烤制的烧烤五花肉食用口感以及感官评分得分最高。在整个烤制过程中,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以及温度的升高,剪切力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样品的L*值,a*值,b*值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预调理烧烤五花肉的配方及烤制工艺优化,便于该传统食品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本研究中得到了Nisin-茶多酚-葡萄籽油复配的最佳配比,对葡萄籽油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利用GC-MS及理化指标对贮藏过程中预调理烧烤肉制品风味变化进行了研究,为该预调理制品的保藏时间的确定可以有更科学准确的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确定了从废弃草鱼鱼糜漂洗水中回收水溶性蛋白的适宜方法;而后将回收蛋白经风味蛋白酶酶解、10 KD超滤,并在此基础上糖基化改性,共制得四个部分,酶解物(>10 KD)、酶解物(<10 KD)、糖基化物(>10 KD)、糖基化物(<10 KD)。Tricine小肽电泳分析酶解物(<10 KD)及糖基化物(<10 KD)的分子量分布情况;进一步通过抗氧化活性比较,最终确定将活性最高的糖基化物(<
学位
冻藏是常用的猪肉保存方法,货架期可达半年以上,但贮藏过程中由于冰晶对细胞的机械损伤使得解冻后汁液流失严重,猪肉品质明显下降。微冻是一种在冰点以下1~2℃进行轻度冷冻的新兴保鲜技术,微冻贮藏下被冻结的自由水比例小,可最大程度保持细胞的完整性;抗冻剂是一类加入到其他食品体系中以达到降低其冰点、提高抗冻能力的物质;在肉类的贮藏、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包装方式也会影响微冻产品品质。目前,这三类方法的相关研究主
学位
韭黄(Allium tuberosum Rottler)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功效作用,并具有强烈的含硫化合物香气,富含大量的矿质元素和生物活性类物质,具有抑菌、抗氧化、防突变的作用,是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健康蔬菜。鲜切韭黄是以鲜嫩的韭黄为原材料,通过筛选、去杂、洗净、切割、打包、冷链运销等过程加工生产而成的即用蔬菜产品。由于鲜切韭黄在加工过程中,容易遭受微生物侵染而出现腐烂变质问题,给生产企业造成经
学位
火龙果的果皮约占整个火龙果的33%,往往被当作废料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火龙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和纤维素等成分是制备薄膜的良好基质,含有的甜菜红素是天然的pH指示剂,可用于制备天然/可降解聚合物为基质的pH敏感型智能指示膜。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大多需要先从果蔬等植物性原材料中提取甜菜红素再添加到成膜基质中制备颜色随pH变化的智能指示膜,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原料利用不够完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直接
学位
百里香酚(Thymol)作为食品天然抗菌剂极易受到外界条件影响导致其降解,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将Thymol进行胶囊化是能够拓宽其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中,采用同轴静电喷雾法,以不同的Thymol浓度和不同的壳核流速比封装Thymol制备了Thymol/玉米醇溶蛋白(Zein)/虫胶(Shellac)微胶囊(TZS);然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将所获得的TZS添加到海藻酸钠/果胶涂层溶液中,对不同
学位
山地单轨运输车因为其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丘陵山区物资运输的最佳选择。本研究针对山地水蜜桃种植园区的地形与实际需求,结合轨道运输对水蜜桃造成的机械损伤,研制了载重180 kg;运行速度1 m/s;最小转弯半径4 m;最大爬坡角度40°的山地单轨运输车,并对山地单轨运输车时的振动性能及水蜜桃机械损伤特性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单轨运输车的整体结构设计。单轨运输车分为载物车和拖车两部分,按设
学位
豆渣是生产豆制品的副产物,一般将其作为动物饲料或直接当作废料丢弃。然而,豆渣具有较高含水量和黏性,豆渣中膳食纤维(DF)含量也极为丰富,约占干物质含量的一半以上。DF根据水溶性的不同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且SDF和IDF大约分别占DF的2%和90%左右,SDF在调节人体代谢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怎样利用好豆渣中的IDF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大豆豆
学位
蓝莓酒因其富含花色苷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现阶段蓝莓酒的酿造大多直接采用葡萄酒商业酵母,缺乏对其适宜发酵条件的研究,此外由于蓝莓果实有机酸含量较高,香气较弱,导致蓝莓酒适口性较差、风味不足。本实验室前期对蓝莓酒的适酿菌株进行了筛选,确定酵母DV10为最佳生产菌株,为提升蓝莓酒品质,获得一款口感风味俱佳的蓝莓酒,本试验以蓝莓为原料,酵母DV10为发酵菌株,首先对蓝莓酒主发酵工艺参数进行
学位
针对青花椒贮藏和干燥过程中色泽褐变、风味流失等问题,本文系统性探究了青花椒不同烫漂和干燥方式的品质特性及工艺优化。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不同干燥条件下青花椒的品质指标拟合与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热水烫漂和真空脉动蒸汽烫漂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酶活性,改善青花椒的色泽。不同烫漂方式下温度对青花椒的色泽、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P<0.05),当烫漂温度为70℃时,青花椒出现明显褐变,质量损失率随温度的
学位
岩豆作为一种有着长期食用历史的农产品,一直未得到较好得利用,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给岩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增加岩豆的附加价值,本文以脱脂岩豆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岩豆脱脂粉中提取岩豆多糖。对岩豆多糖进行了初步的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岩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岩豆多糖的加工特性,为岩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岩豆多糖得率的影响,随着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