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研究——以武汉江夏区T校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肇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它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的剧烈变迁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在农村形成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社会与教育困境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文明与发展。既有相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的缺失,会加剧他们行为和心理的动荡,使他们缺乏人生的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如何确保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公正而有质量的学校教育,弥补留守中产生的家庭教育缺失,避免产生更多的新型弱势群体理应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需要这一主题,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分析框架,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湖北省武汉江夏区T中学留守儿童展开调研。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发展等方面的需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在生理方面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期望膳食营养均衡、衣着大方得体、独立的生活空间以及完善的校园环境等;在安全层面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期望确保自身人身安全、心灵安全以及网络安全;在情感方面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期望构建亲密的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在尊重方面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期望在家庭中构建有效人际关系、赢得家长信赖、取得学习成果和获得独立自主;在发展层面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希望获得全面的教育、培养核心能力与品质等。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存在道德困扰,因此他们还存在期望排除道德干扰的需要。综上,本研究认为,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形成合力,以期满足留守儿童经济与物质需要,筑牢他们饮食起居的安全防护网,悉心体察留守儿童的情感需要,给予他们爱与尊重,促进留守儿童与同辈群体的交往,满足留守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以及及时帮助他们排除道德困扰。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党群关系的现状直接反映了我国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实施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党执政地位的稳固。为了摆脱贫困,解决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贫困规模底数不清、扶贫目标不准、扶贫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我国开展了长达8年的精准扶贫工作。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群众路线的价值理念与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
学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持续经受着“去组织化”的压力和挑战,部分党组织软弱涣散。对于此,我们党牢固树立重视基层、强基固本的思想,将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推进整顿工作向常态化、长效化转变。探索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有效治理路径,已成为新时代推
学位
<正>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临床科研团队与德国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刊物《植物医学》上。研究表明,我国的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可以有效降低新冠感染患者急性肺损伤时的炎症反应,并发挥免疫调节活性,对早期新冠患者有良好疗效。
期刊
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关怀者”和“重要他人”,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育中小学班主任的理论自觉,不仅能够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将促使班主任成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理论自觉者,成长为优秀班主任,为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高水平师资支撑。本研究选取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厘清班主任理论自觉的理论阐释,展现
学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农村治理资源不足、村级组织力量薄弱、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脱嵌。为了推动国家治理向乡村下移,关注乡村发展,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之下,国家选派各地机关优秀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配套政策推动贫困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建设,补齐基层治理的短板和弱项。在脱贫攻坚胜利之后,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派驻第一书记。第一
学位
在当代学校生活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广受注目,而教师的情感问题却被长期忽略。而且以往对教师情感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社会学层面上,从心理学解释教师情感的研究少之又少。教师是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教育质量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和走向。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当教师在教育情境中遇到危机,没法实现目标即预期落空时,就产生了教育失望。教师教育失望是教师在工作中的普遍现象,大多数
学位
小学生基于其已有经验和已有认知,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头脑中会存在一些不同于公认正确的科学概念的想法和认识,即迷思概念。在遇到新的科学概念或新问题时,小学生倾向于运用其已有认知展开理解和解释,若这些已有认知属于迷思概念,会导致不仅旧的迷思概念得不到纠正,还会进一步产生新的迷思概念,影响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与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课堂教学的质量和
学位
以学习意愿为主题的研究对于当前初中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发现,初中生学习负担重,学习意愿低下的情况普遍。据查阅文献,大多数学者往往聚焦于大学生的学习意愿研究或中学生对于某一科目的学习意愿研究,缺乏对初中生整体学习意愿的综合性研究。基于此,笔者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A校为例,对初中生的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旨在为提升此类学生的学习意愿提出针对性建议。本研究首先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意
学位
作为沟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要桥梁,课外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拓展、提升,帮助教师诊断学情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而且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合作。“双减”政策的颁布更是对课外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提升课外作业设计的质量。课外作业一向与“课业负担”紧密相连,存在着作业量大、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布置方式单一等问题,在新
学位
农村青年教师作为农村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他们在入职前学习了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入职后带动了农村学校活力,是农村学校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农村教育振兴的坚实力量。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农村学校很难“引进来”、“留得住”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入职后,要么通过社会关系调动去往城郊学校,要么放弃原有编制通过考试进入城市学校,甚至有的教师直接选择了其他职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青年教师纷纷离开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