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1998年,国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立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后,旅游产业在我国的地位得以确立;2009年,国务院提出将我国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旅游一体化;2017年,国务院提出“三步走战略”,计划到2040年将我国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的世界旅游强国,其本质是旅游业效率的提高。广东省又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是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研究其旅游业效率问题十分具有代表意义。作为沿海省份,广东省发展旅游业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自然禀赋,而且还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2018年,广东更是推出“一核、一带、一区、一湾”四个重心,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在这种政策趋势下,评价广东省旅游业效率对旅游集约式发展以及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具有非凡意义。本文将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构建旅游业效率评价体系,从静态角度对2008-2017年广东省各地级市的旅游业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并根据计算而得的冗余值及目标值对各地级市旅游投入要素提出了调整建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从动态角度测度研究对象的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情况;提出五种可能影响广东省旅游业效率的因素,并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效率值的高低及增长速度将广东省21个地级市分为草根型、新秀型、明星型、贵族型四类城市,提出四种类型城市提升旅游业效率的建议。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省旅游业效率整体较高,但各地级市之间差异化明显,高至最优状态,低至0.7以下;(2)各地级市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绝大部分呈现正增长,仅东莞市呈现负增长,正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拉动;(3)区域差异方面,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即珠三角高,粤西、粤北次之,粤东低;(4)影响因素方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区位条件对广东省旅游业效率的提高和改进起正向促进作用;而服务业发展规模对广东省旅游业效率的提高和改进起反向作用;交通便捷程度对广东省旅游业效率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