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之根本,同样也在社会治理的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发展,对“互联网+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也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城镇化发展迅猛,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社会活动方式有了明显的提高和不同,我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繁杂多样。基层政府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日常需要承担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外,还要处理协调一定的社会治理事务,机制超负荷运转,给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压力。村民自治陷入困境。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也需要发生变革。雨后春笋般新鲜事物的涌出呼吁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需要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出现就可以及时解决农村基层服务治理问题、提高农村服务质量,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湖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居全国首列。湖北省农村网格化的制度定制、流程安排和实践经验相比全国其他省份都趋于成熟。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时间的打磨,但终究瑕不掩瑜。本文尝试在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背景下,通过文献调研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式,运用治理理论、网格化管理理论及农村乡村治理理论,以湖北省农村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尤其以湖北省宜都市及鄂州市为典型案例,对湖北省农村网格化治理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与省内农村、治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现群众参与主体力量失衡、治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治理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现实问题。通过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建立联系,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在人们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得出优化农村网格化治理的主体结构、健全农村网格化治理的运行机制、完善农村网格化治理的保障机制的提升措施。从而为构建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