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放本精微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论"真放本精微"的画学思想,是指中国大写意绘画中从明清已降,贯穿延续的一种写意精神与其在创作实践中的理法、规则的关系问题。但是"真放"与"精微"在绘画领域都是相对的概念范畴。本文通过分析杰出写意画大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及理论,深度领会前人对"真放本精微"画理及相关内涵的理解,以及由它所衍生出来的规律。以张立辰笔墨结构理论来审视中国绘画创作的原理、方法论、创作论等,可以更深地领会中国画写意精神与笔墨理法的关系。本文认为,"真放"的创作理念,整体上可理解为画家主体的写意精神,其具体又包括创作心态的自由无拘束(放逸)、画家思想感情的真诚流泻(放怀)、与时俱进地拓展审美领域的心理空间(开放)、以及简当概略高度提炼的艺术样貌(疏放)。"精微"的精神则包含在绘画创作的整体过程中,体现为精微的观察自然物象,及艺术家自身的细腻感受等。本文通过对"真放本精微"思想在中国画理法与实践方面之内涵的辨析,对其认识和理解大概涵盖以下几方面: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与真放本精微,笔墨——状物写心并富于独立美感的形式与真放本精微,章法——以空白代替环境、用题词补充画面的布局与真放本精微,程式——对象高度提炼、按程序运行的传统手法与真放本精微。本文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大写意花鸟画的演化进程,从杰出艺术家作品中抽取范例,说明"真放本精微"规律是中国花鸟画发展为大写意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艺术规律。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领域的转换,是绘画主体意象形成的基础。文章继而提出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应站稳文化立场,在笔墨发挥上做到心手相应,方能创作出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内涵的佳作。
其他文献
资源有限,在开放环境中广播信号使得射频识别(RFID)系统存在安全缺陷.在现有的RFID认证协议基础上,基于Hash函数的单调性和不可替换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向认证协议.改进的协议可以很好地协调安全、高效以及成本问题,在有效避免窃听、追踪、重放等安全威胁上优势明显.
<正> 化工部科技局于1979年12月15至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制的TMF—G型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研制的DXT—160型步进式控制小流量调节
河北磁县有一个黄鼠村,村里的居民十个有九个都姓“俎”。相传他们的先祖为躲避秦氏奸臣的追杀,隐居到此处,改“祝”为“俎”。图为河北磁县县标。  说起“俎”,难免会想到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中樊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慨。然而太史公绝对想不到,“俎”字除了是个“刀砧板”外,还会成为一个姓氏。作为姓氏的“俎”念zǔ,也有念chuò,是百家姓之外的罕见姓氏。  关于“俎”姓的源头,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
目的:讨论精神科病区暴发疥疮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对策。方法: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传染源,筛检病例,分析资料;制定防控对策;监测新发病例,评价防控效果。结果:“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