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褐斑病菌致病力比较及生理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柑桔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危害柑桔的果实、叶片和枝条,造成柑桔品质与产量降低。自2010年柑桔褐斑病首次在我国报道以来,该病在全国主要柑桔产区陆续发生,危害面积不断扩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对柑桔褐斑病的报道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鉴定、培养条件、药剂筛选、抗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缺乏对致病力分化、细胞壁降解酶、孢子萌发侵染方面的系统研究。本论文对不同来源的柑桔褐斑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后获得50株链格孢菌,对其致病力进行比较;对不同致病力代表性菌株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和活力进行分析;还对不同致病力代表性菌株孢子的萌发和侵染进行了观察,得到如下结果:  1.从不同柑桔产区采集具有典型柑桔褐斑病症状的样本,分离、纯化后得到50株链格孢菌,其中重庆万州地区22株,重庆北碚地区12株,浙江温州地区6株,四川乐山地区2株,广东肇庆地区1株,广西桂林地区4株,西班牙瓦伦西亚3株。对50株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致病,但致病力有差异,可分为强、中、弱三种致病类型,分别占供试菌株的36%、38%、26%,强致病力和中等致病力菌株所占比例较高,弱致病力菌株最少。不同地区的柑桔褐斑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浙江温州地区的最高,而广西桂林地区的最低。同一地区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不同的情况,有些地区的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差异,而有些地区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不明显,重庆万州地区分离的22株菌致病力分化明显,而重庆北碚地区分离的12株菌大部分为中等致病力菌株,致病力分化不明显。柑桔褐斑病菌在不同的柑桔品种上致病力不同,在粗柠檬和不知火杂柑上不致病,在琯溪蜜柚、纽荷尔脐橙上表现为弱致病力,在马叙葡萄柚、温州蜜柑、诺瓦桔柚上表现为中等致病力;在新生系3号椪柑、大红袍红桔、Fortune、W·默科特、费尔切尔德、明尼奥拉桔柚表现为强致病力。  2.柑桔褐斑病菌在Marcus人工培养液中能产生2种纤维素酶Cx、β-G,以及4种果胶酶 PG、PMG、PMTE、PGTE。培养液内,链格孢菌产生的活力最高的细胞壁降解酶是 PG,然后依次是 PMG、Cx、PGTE、β-G、PMTE;PG、PMG活力较高,是人工培养时链格孢菌产生的主要细胞壁降解酶。对不同致病力菌株细胞壁降解酶活力进行比较,强制病力菌株的CX、β-G、PG、PMG活力高于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表明这四种细胞壁降解酶可能与致病力差异相关;在培养的2~14d内,不同致病力菌株PGTE、PGTE活力差异不明显,表明这两种细胞壁降解酶可能与致病力差异不相关。  3.不同致病力菌株孢子萌发率差异不明显,柑桔褐斑病菌分生孢子在30℃的水滴中萌发率最高。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在30℃的水滴中,1h内开始萌发,15h时萌发率超过90%,基本完成萌发。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对温度的适应力较强,5~40℃时分生孢子均可萌发,超过45℃孢子不萌发,30℃是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对湿度要求高,75%~100%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均较低,且随湿度的增加而提高,只有在水滴中分生孢子才能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柑桔褐斑病菌在侵染的过程中出现附着胞结构,部分菌丝通过气孔进行侵染。
其他文献
本实验以绿僵菌为材料,研究绿僵菌与溴氰菊酯、氟氯菊酯和阿维菌素这三种常用杀虫剂的配伍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取溴氰菊酯作为实验底物对绿僵菌进行紫外、NTG和复合诱变筛选,
钾明矾石含有钾、铝、硫等有价元素,且在我国储量巨大、资源丰富。所以利用钾明矾矿石分解制备K2SO4和Al2O3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实验证明高浓度KOH溶液在常压、低温下(<10
利福霉素是由地中海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产生的一类安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以及与结核病、麻风病和艾滋病等有关的分枝杆菌感染,
光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对生物功能的调控极大地推动了具有光响应特性的生物催化系统的发展,这些系统在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如:信号传递、诊断和治疗等,特别是对于酶活性的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