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希腊、古罗马发展至今,自由一直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和探讨的话题,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在20世纪30年代,日耳曼民族却放弃了自由,选择了希特勒的专制和独裁统治,为自由唱起了挽歌。为什么在历史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法兰克福的主要代表埃利希·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讨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在心理上出现的自由与逃避自由的难题:一方面人们从中世纪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由,同时人们陷入了孤独、绝望、焦虑和恐惧之中,而不得不逃避自由。弗洛姆探讨了出现这一现象复杂的现代人的心理机制,以及积极自由的含义,形成了弗洛姆自己特色的自由思想。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大幅度提升。但是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中,一些人们的心理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全的问题。弗洛姆对现代人自由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对解释我们当前社会中个人出现的一些病态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正是在这个原因,本文将对弗洛姆的自由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并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揭示弗洛姆自由思想对中国的启发性意义。
本文按照上述的主要思路,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等文献法,以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安排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该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分析国内外关于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追溯弗洛姆的时代背景和他的自由思想的理论来源;第三部分重点阐述弗洛姆的自由思想;第四部分讨论弗洛姆自由思想对我们的启发,第五部分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