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病、疑难病,单纯西医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西药的长期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火针针刺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观察最终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随机非盲对照的方法,将62例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风湿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消炎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用火针针刺治疗,计10天共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综合评估关节炎症指数(AI),包括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活动度等指标,及疼痛程度自测评分(VAS),记录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火针针刺治疗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成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后关节炎症指数(AI)观察组为12.73±4.56,低于对照组15.00±4.9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自测评分(VAS)观察组为:(3.27±1.23),低于对照组(3.37±1.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候有效率观察组为83.33%%,对照组为5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火针针刺只是针对局部皮肤等软组织,对其他系统无影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局部皮肤无不良反应发生,故安全可靠。结论:在常规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火针针刺治疗后,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炎炎症指数(AI)、患者疼痛程度自测评分(VAS)均有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单纯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此,火针针刺对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可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