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成长非常迅速,成为了创造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现阶段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迅猛,却也面临着重重阻碍,而融资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应时而生,其设计核心就是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带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正常运作。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是政府通过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誉担保和有力的还款保障,有效缓解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危机”,因此银行更愿意积极配合政府铺开政策性贷款,充分发挥自身资金、专业等优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与一般的商业贷款相比,政策性贷款要求的还款利率更低,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减小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压力,更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了确保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切实发挥效益,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均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但由于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开展的时间不长,目前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性贷款审计理论体系以指导审计实践。因此,针对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H县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案例作为切入点,通过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式阐述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的内涵、特点、方法和程序,总结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经验和启示,希望对充实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理论体系、丰富政策性贷款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提升政策性贷款审计的质量有所助益。在积极阅读与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揭示出H县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深挖其背后的原因,再结合实际情况从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人员力量、重视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积极探索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对策。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从政策性贷款对中小企业发展影响、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方法和提升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质量的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中分析总结出了相关观点,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阐述分析了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的概念、目标、特点、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详细回顾了H县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案例的相关情况,包括审计主客体、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及审计发现的事实,并指出政策性贷款审计中出现了审计所需数据获取不完全、审计人员力量与任务量不匹配、审计程序不完善、审计手段尚未实现信息化四个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深度分析了H县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策性贷款审计权力受限制、审计组人员配置不科学、审计质量控制有漏洞、审计方式方法运用不到位四个方面,为下一步提出完善审计程序、充实审计方法、提升审计质量的对策提供依据。第五部分根据H县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合理配置和整合审计资源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四种完善H县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的对策。第一,加大政策性贷款审计的力度。主要从提高管理层对政策性贷款审计的重视、普及审计知识、完善审计体制三方面入手,维护政策性贷款审计的权威性。第二,提升政策性贷款审计的人员力量。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运用大数据审计分析技术的水平,其次要采取“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方式优化审计组的成员配置,最后要着力培养审计人才,丰富年轻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第三,重视提高政策性贷款审计质量控制。主要从开展政策性贷款审计质量检查和评价工作、构建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三个方面入手。第四,积极探索政策性贷款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包括推广信息化审计,实现审计资源共享、与审计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学习审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审计实践提供坚实基础。第六部分是结语,对本文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