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籍志》略论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经籍志》三十三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是孙诒让根据史志及各家文集,并兼采《四库全书总目》、《直斋书录解题》、《千顷堂书目》等资料编纂而成。该书为辑录体解题书目,所分大类依照《四库总目》,子目参照《四库总目》。每类书按照朝代的先后次序排列,同一朝代人的著作,则以科第、生卒年月的先后为序。每书之下,以书名为序,著录其卷数、版本、著者等项,又仿《经义考》,下注存、佚、缺、未见四项,广泛辑录原书序跋及前人评语,最后自加按语考证。   《温州经籍志》是一部方志目录书。方志目录收录了未被公私家目录所据,但本身又具有价值、久道沉埋的书。它不仅为求书、检书提供方便,而且反映了地方学术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地方州县历史演变的情况,为建立地方文献体系提供了条件,为国史的纂修提供史料来源。但目录学界对地方目录的忽视,导致近代对它的成就利用不足。潘猛补算是国内对《温州经籍志》研究较早和较好的一人,但缺乏深入的探讨。而其他人对其的研究就更为分散,只是在某书或某文章只言片语的提及,更未深入通彻地加以例证。综上所述,我认为此书还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论文主体分为7个部分。第1部分,孙诒让的生平和著述。首先,简单介绍孙诒让本人。其次,简述了章太炎、梁启超等人对孙诒让一生学术生涯的评价。再次,用表格的形式介绍了孙诒让的学术生涯,主要指著书情况。最后,分析表格,把其学术生涯分为三大阶段,作总结性的评价。第2部分,介绍此书的成书缘由和创作刊行情况。第3部分,从本书序跋、附录、经史子集4部5大块来分析辑录材料的来源。第4部分,从厘清基本问题、充实相关信息、考定纠正部分失误3方面介绍案语。第5部分,从治学的相对严谨性、编排的灵活性、思想的局限性3个角度分析收书及编排特点。第6部分,从目录学角度、史料学角度、学术史角度来阐述此书的价值。第7部分,谈及此书的影响与不足。论文结语是《温州经籍志》虽然存在不足,但瑕不掩瑜,我们仍可以肯定地说:孙诒让是晚清优秀的目录学家,他所编纂的《温州经籍志》,是地方文献目录的典范之作。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文革之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进入转型期后,文学中对革命历史的想象与书写。主要论述对象是以新的历史观和表现手法进行历史叙述的宽泛意义
御制文献是指帝王所撰修的文献,或由帝王亲笔撰写,或由儒臣代笔,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帝王的文化素养和学术思想。御制文献长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
“延安文学”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由于它承接了“苏区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还因为它最终形成的文学风貌和运作逻辑参与了当代文学“一体化”的建构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近几十年特别是上世纪的后二十年引发了令人称奇的全民阅读的“金庸现象”,这一奇观至今还余韵犹存,如今金庸武侠小说依然以各种形式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