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在保障国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民皆年金”旨在将个人养老社会化,通过收入再分配,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准。但是,少子化、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使现收现付制下的公共年金收支缺口不断加大,国库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代际不公平等问题引发了国民对公共年金制度的质疑,滞纳、拒纳保险费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些都影响到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公共年金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不仅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基本养老问题,更关乎着整个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与稳定,这也是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之所在。论文围绕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一是阐述了福利经济学理论、代际公平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代际交叠理论等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日本实际情况展开论述,从而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梳理了日本公共年金制度为实现可持续而进行的改革历程,并分析了其效果。三是从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公共年金收支失衡、代际不公平以及公共年金财政负担加重等方面研究了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遇到的挑战。四是实证部分,一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论证了将一生的收入合理纳入到年金保险中个人生涯的青年期和老年期,能降低现收现付制代际间负担转移的不公平性;二运用AR模型对公共年金收支进行了预测,证明了提高消费税,考虑国库负担比例,向基金积累制转变可以保证公共年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本文的创新点:(1)对受益与负担进行了测算,代际间老年人受益为181.4万日元,年轻人福利损失26.8万日元;代际内高收入阶层受益为26.9万日元,低收入阶层福利损失17.3万日元,分析得出代际间、代际内受益与负担存在不公平。(2)对公共年金收支进行AR模型预测,得出在2018-2050年间,公共年金保费收入与养老给付之间的缺口将由22.66万亿日元增加到26.37万亿日元,从而得出提高消费税,向基金积累制转变是维持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