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机械性损伤后iNOS的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法医学意义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wboy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临床及法医学中常见的致死、致残性损伤,主要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砸伤等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的损伤可以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致残性损伤,因此对神经细胞死亡及功能修复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虽然脊髓损伤致死的案件在法医实践中时常见到,但目前尚无推断脊髓损伤时间的确切方法,为寻求更加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到法医学研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一种非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酶,是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一种亚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较少表达,但当机体出现炎症、氧化反应时,iNOS将起关键作用,iNOS也是诱导迟发性细胞凋亡的主要因子。Sinz运用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在外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发现iNOS在伤后的表达存在一定的时序性规律。查阅国内外文献,在动物脊髓损伤模型中关于iNOS的研究比较少见。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积极主动的生理过程,首先细胞接收、识别某种特殊生理或病理性信号,然后启动细胞凋亡特有的基因,再通过mRNA的转录合成某种有致死效应的蛋白质,最终导致了细胞的解体、死亡、形成凋亡小体。近年来切断神经细胞凋亡的途径成为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以及恢复神经功能的研究热点。李兴彪等研究表明闭合性小脑挫伤后不同损伤时间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可以为法医学早期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   方法:⑴将5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按3小时、6小时、12小时、1天、3天、5天、7天、14天8个时间点分组。⑵采用自制改良的Allens打击设备,制作脊髓机械性损伤模型。记录损伤后大鼠行为学变化,在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损伤段脊髓。⑶观察各实验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大鼠脊髓中iNOS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脊髓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⑷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采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LsD-t),检验水准α=0.05。   结果:①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结果:对照组脊髓灰质及白质分界清晰,神经元细胞核大着色均匀。各实验组病理改变不同:损伤早期(3h-3d)脊髓实质内可见出血点;神经元肿胀,体积增大,核膜不清,周围出现空隙;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附壁。损伤3d以后可见脊髓组织疏松,神经元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14d组织损伤处灰白质分界渐清,水肿及出血消失,有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②免疫组化检测iNOS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对照组:仅见少量iNOS阳性细胞。各实验组:损伤后各实验组灰质内iNO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多于白质,损伤后3h即有表达,3d表达较强,7d达到高峰,14d组表达明显下降。各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未见细胞凋亡;实验组:3h、6h组未见细胞凋亡,12h可见极少量细胞凋亡,3d、5d表达逐渐增强,7d达到高峰,14d明显减少。早期凋亡细胞主要集中于损伤部位,高峰期损伤周围亦可见凋亡细胞。各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⑴实验利用自制设备成功制作了大鼠脊髓机械性损伤模型,符合人体损伤的实际情况,达到了实验要求。⑵成年大鼠在脊髓急性机械性损伤刺激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细胞凋亡的表达呈现出时序性变化规律,其变化均呈抛物线样改变。⑶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细胞凋亡的检测可望用于脊髓损伤时间的推断,也可为脊髓损伤病人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来美国多年,对美国科幻出版的繁荣和科幻的普及深为感叹。北美的科幻作家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下面两点:一是优秀科幻作家的数量之众;二是科幻作家专业之杂。优秀科幻作家的
背景与目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TSAH)是一种不同于与脑挫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独立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外
本次展会中哈斯展出的模具加工中心VM-3是哈斯专为模具加工设计的机型,是一款性价比卓越的模具专用机床,具备40in×26in×25in行程,具有30hp,转速12000r/mim,双驱动(Y-Delta)
B7-H4(B7x, B7S1)是B7家族的新成员,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产生及阻遏细胞周期进程发挥负性调控作用。人B7-H4位于1号染色体上,cDNA长约1.8kb,在基因组上跨越66kb,含
2014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生了登革热的爆发流行,主要是登革1型病毒和登革2型病毒,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针对我国广州市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株和登革2型病毒株,通过登革1型病
2009年3月8~9日,由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南通市教育局、如皋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在如皋市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职业教育:主动适
我国未来新闻报道方式的走向呈现出五个特点。一、实用化和服务化。新闻报道方式的发展趋向于务实,不断拓宽和优化服务功能。从政治到经济到文化,各方面都要加强服务性,全方
目的: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简称DR)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辐射抗性最强的生物之一,该菌对电离辐射、紫外线、干燥氧化剂等因素引起的致死和突变性DNA损伤具有极端
前言:   日光紫外线(ultra violetradiation,UV)照射可引起急性损伤如日晒伤和慢性累积性损伤如皮肤癌及光老化。日光中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是导致皮肤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
半桥粒是上皮组织中负责将上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连接的一种高度保守的重要黏着结构。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半桥粒是一种稳定的细胞锚定结构,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半桥粒是被多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