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观察经筋微创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客观评价经筋微创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2.通过检测经筋微创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区滑膜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信号蛋白JAK1、STAT3表达及其磷酸化程度、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致炎因子TNF-α、IL-6的含量,观察其病理形态的变化,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MTX)、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施加经筋微创疗法。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各时间段临床表现及实验指标的变化,记录DAS28、ACR变化情况。2.实验研究:选取临床研究中符合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例,将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MTX、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予MTX、美洛昔康加经筋微创疗法,疗程12周,经手术获取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区滑膜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病理形态学等检测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滑膜组织中JAK-STAT信号通路JAK1、STAT3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程度、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蛋白表达及致炎因子TNF-α、IL-6的含量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1.临床研究:两组治疗后DAS28、ACR、中医疗效评定均较治疗前改善,并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关节疼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治疗组治疗2周后除上述症状外,关节局部温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 CRP、RF、CCP均下降,治疗组CRP、ESR、RF、抗CCP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1).两组治疗后滑膜组织中JAK1、STAT3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程度、致炎因子TNF-α、IL-6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论较自身治疗前或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滑膜组织中JAK-STAT信号通路信号抑制因子SOCS1蛋白表达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滑膜组织病理结果表明:经筋微创疗法可减轻滑膜细胞的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1.经筋微创疗法可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缓解疾病活动度,疗效颇佳。不仅能快速缓解关节局部疼痛,改善关节肿胀、僵硬及活动功能,而且能缩短疗程,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该疗法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弥补药物治疗不足的特点,是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活动期RA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2.经筋微创疗法可有效降低关节滑膜组织中JAK1、p-JAK1、STAT3、p-STAT3、 TNF-α、IL-6的含量,提高SOCS1的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内源性SOCS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信号传导,控制下游炎性因子的释放而发挥其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