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从银行表外业务出发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guozh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一个经济体如何成熟,货币政策一直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因此颇受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近年以来,随着影子银行、非银金融的迅速发展,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当前阶段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受到了不少学者以及社会人士的质疑。本文从中间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出发,运用大量数据与实证分析再度考察货币供应量M2的有效性,得出以下五点结论:(1)长期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总存在误差,但近年可控性增强。长期来看误差序列均值并不0,但2010年至2014年其误差分别2.7%、-2.4%、-0.2%、0.6%、,-0.8%,绝对值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2)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GDP、CPI仅有较强的短期刺激作用,持续性不强。(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CPI的刺激作用大于GDP,从期限来看,M2对CPI的冲击从第4期开始衰减,而GDP从第3期便开始减弱;从方差分解的角度来看,M2对GDP波动贡献为40%,而M2对CPI的解释程度则高达90%。(4)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近年对GDP的相关性并没有变弱。无论是从滞后项还是当期的角度,2010年至2014年间其相关性均有所增强。(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口径调整意义并不大,仍可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由于M2的可控性和相关性均未受影响,即使影子银行确实不断发展壮大,短期内M2口径仍无调整的必要,货币供应量仍适宜充当短期乃至中期的中间目标。
其他文献
采集22个代表区域的206份蔗田土样,结合土壤养分丰缺分级,采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分析了12个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p H总体较低;超过一半的地块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中国是一个人口在国,人力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关键性的作用.该文对人力资源理论的形成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
自Melitz(2003)企业异质性模型提出之后,对出口企业的研究范围由此大为拓展,不仅涵盖企业在国外市场的进入、存活与退出,而且涉及新市场、新企业、新产品等更多的研究内容。反观
首先提出了为什么要研究 C4I系统体系结构问题 ,进而依据参考资料定义了“3A”及其研究内容。在描述了“3A”之间的简要关系之后 ,给出了对“3A”之间特殊关系的几点思考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