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焦虑、探寻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目漱石(1867-1916)是生活于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动时期的近代作家,其生命历程几乎与明治时代同步。近代新女性具有挣脱封建观念的勇气,属于时代转型期具有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代表。本论文主要研究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运用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心理学等理论考察漱石小说中不同时期典型的近代新女性的身份建构,即研究漱石文学生涯中早期作品《草枕》《虞美人草》的那美、藤尾,中期作品《三四郎》的美祢子,以及晚期作品《明暗》的阿延,这四名近代新女性身份建构的特征及其缘由。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的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绪论部分整理中日两国有关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的研究状况,并分析其中有待开拓的研究问题,由此阐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路径。第一章主要运用叙事学理论探讨《草枕》中那美身份的遮蔽化建构,即研究艺术思维空间里近代新女性身份雏形的建构特征,并分析由此形成的遮蔽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近代新女性的“自我”与文本主旨“非人情”美学理念的关联性。那美的身份建构于艺术思维的第一人称视角下,在语言图像思维中其内心世界的描摹被忽略,成为审美客体对象。并且,那美又被建构于幻想思维空间中,在虚实并置的叙事模式里,呈现客体性及神秘性的特征。由此使那美的“自我”受到遮蔽,其身份建构表现为遮蔽化的特点。而且,那美的“自我”在文本结尾处被文本主旨“非人情”美学所替代,表现了作者对近代新女性“自我”的批判立场。第二章探讨戏剧性小说《虞美人草》里近代新女性身份的扭曲化建构,探讨戏剧性小说因素对藤尾身份的影响,并分析该人物身份的扭曲性。最后从意识形态层面,探究文本主旨的“道义”与近代新女性“自我”的关系。《虞美人草》具有较为明显的戏剧性因素,从而使藤尾处于文中各种矛盾的焦点上,成为增强文本冲突性的功能性叙事人物。而其本真的情感受到遮蔽,该人物的近代新女性身份显现为扭曲性。而且,“藤尾之死”的二重性意象里隐含有作者自身的立场,含有“道义”与近代新女性“自我”的对立性关系。第三章讨论《三四郎》中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及有限全知视角下对美祢子身份的表层化建构。分析这种叙事视角与美祢子身份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并由此探讨近代新女性美祢子身份的表层性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于“凝视”的细微动作及模糊性语言中。这种表层性也是“自我”分裂的表现。最后探究这种建构特征背后的意识形态缘由,即文中表现出的现代性焦虑与近代新女性“自我”的关系。该文本显现出对近代新女性“自我”认同困境的状况,以“优美的露恶家”为线索可探究其根源。肖像画“森林之女”隐含有近代新女性“自我”幻灭的意象,这也是近代新女性身份认同困境的表现。第四章主要分析《明暗》中双性视角下近代新女性身份的深层化建构。并探讨由此形成的近代新女性身份的深层性,即二元对立性。最后讨论文本主旨“则天去私”与近代新女性“自我”的关系。《明暗》中女性视角下,运用“内省”的叙述方式表现阿延的反思及自我主体重构的意识,这与文中男主人公主体意识缺失的状态形成对比。双性视角下建构了女性话语,体现出诗性、反思性、调和性等特征。同时,男性视角下又建构了阿延“技巧”的气质,其中显现出男性视角的局限性。由此,使阿延的身份呈现为二元对立性的特点。“则天去私”是隐含于该文本的意境,这种意识形态属于调和“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理念。阿延的“自我”在《明暗》中处于普遍性存在的“近代”自我的语境中。文中作者将“技巧”“虚伪”与“自然”“淡泊”的人生观之间形成对比的效果,指出物质文明“现代性”的缺陷,表现了对“无我”的“淡定”的人生观的认同感。第五章归纳出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的身份内涵,并探讨这些女性身份的建构轨迹。首先,这些女性身份内涵主要表现于以下三方面。其一,具有近代“自我”的特征,该特征体现于日本近代文化语境中,表现出“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断裂性。其二,具有知性气质,主要体现于女性话语方面,含有诗性的感悟力,而且这种气质在文中又与传统女性构成二元对立性语境。其三,新女性在男性视角下表现为“神秘”的身份特征,同时,还伴随有男性对新女性憧憬与恐惧的对立性矛盾心理。另一方面,有关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轨迹,可总结为“由客体化到相对的主体化”,“由虚拟化到相对的写实化”的变化过程。从文本叙事层面看,这种变化轨迹与叙事视角以及作者文学观的转变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第六章探讨隐含于这些新女性身份建构特征背后的意识形态缘由,即身份建构与漱石眼中的“现代性”的关系。讨论近代新女性的“自我”与现代性的关联性,并梳理归纳出漱石对“现代性”态度立场的变化特征。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的“自我”是“现代性”的表现。这些新女性身份建构轨迹的变化态势与漱石自身对“现代性”态度立场之间存在根源性联系,可以说这种建构特征正是漱石对于现代性的批判、焦虑、探寻这一思想变化过程的反映。结语部分从整体角度归纳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与文本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探讨漱石对于“现代性”的态度立场与近代新女性身份建构之间的联系。漱石最终仍旧难以摆脱超越自我欲望的某种更高层次的价值存在的束缚,与“现代性”之间保持距离,因而使其最终在近代新女性身份的认同方面留有局限性,这也是男性视角下阿延气质建构中显现出局限性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科学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理科教育的中心概念,也是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理科课程的主旨目标。新一轮的化学课程改革标准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各地养老机构服务纠纷频发。对养老机构服务纠纷进行科学分析、有效应对已刻不容缓。针对养老机构服务纠纷类型复杂、诱因繁多、
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而数学教学却与社会实际相脱离,为此,数学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这并未引起大多数老师的重视,因此,本文分析了小
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学习则伴随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与发展。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解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和社区这两个最重要的融入社会的纽带的功能弱化,从而给老年人带来了被社会孤立的风险,基层老年群体社会整合也由此面临困境。如何
<正>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笔者于1957—1960年在新乡耿黄等地对该虫的生活习性作了研究。兹简报如下。 一、寄主种类和为害性状 甜菜夜蛾的
为追求在变电站的全寿命周期内其成本最低,借鉴最优化理论和经济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变电站LCC评价模型。结合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变压器与线路建设运行的经济技术参数
本文从班规大家定、班级大家管、问题大家谈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班级管理中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对班级的责任感、荣誉感,使之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钢琴课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传授和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重视学生人生志向,意志品质和奉献精神的培养;激励学生学好钢琴课的热情和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
根据林地年度变更工作的目标,将整个工作过程分解为确定更新策略、变化信息获取(即资料准备阶段)、变化数据采集、本期现势数据生成、现势数据成果入库5个步骤。结合遥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