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家鸽中脑DM核诱发声和自鸣声的比较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非鸣禽家鸽(Columba,fvia domesticus)为实验动物,记录其正常鸣声以及电刺激其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DM)核诱发叫声,利用CoolEdit2000软件对自发声和诱发声进行整理和筛选,并用WaveSurfer1.8软件进行声图、时间波形和频谱分析。采集的声图、时间波形图和功率谱图等用Photoshop CS软件排版作图。利用Origin 7.0软件进行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SimpleLinear Regression)。 结果表明,非鸣禽家鸽的正常自鸣声“di·Gu……”,音色低沉而单调,音节种类单一,基本音频率低,频率调制以及幅度调制的能力较差,叫声的品质因数较鸣禽低,鸣声悦耳,大多是为以基本音为主的单音调低音品叫声。家鸽自鸣声中每个单次鸣声“di·Gu……”由前奏(prelude)、高潮声(loud song)和尾声(coda)组成。前奏与高潮声有明显的间隔,可分辨出近似“di”声,持续时间约280ms。高潮声由多个声脉冲(P<,1>—P<,19>)组成,多数含16个声脉冲,持续时间约650 ms。尾声紧接高潮声,一般分辨不出,持续时间约70 ms。鸣声能量主要集中在1000Hz以下。自鸣声的主频率和相对幅值都呈明显的逐步递增、平稳和逐步下降过程。高潮声平稳期的载波主频率(318Hz)所表征的主音调比前奏和尾声的主频率(239 Hz)分别平均高4.9个半音,相对幅值分别平均高24.4 dB和13.2 dB,品质因数(Q<,6dB>)分别增高1.8倍和2.8倍。 使用增压式和减压式电脉冲刺激家鸽右侧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DM),获得的诱发叫声近似急促而响亮的连续声“Gu·Gu……”声。与正常家鸽的嘀叫声比较,诱发叫声无前奏和尾声,高潮声中只包含有3~4个声脉冲群。增压式和减压式电脉冲刺激中脑DM核的诱发叫声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刺激电压的增大和减小,家鸽单次鸣声持续时间呈显著的线性递减和递增,速率分别为0.2ms/V和1.72ms/V。单次声的间隔时间较自鸣声显著性缩短,增压式刺激中缩短了87~89.6倍,减压式刺激中缩短了72.3~86.7倍。增压式诱发声的主频率(295±26Hz)和减压式诱发声的主频率(2824-8Hz)显著性低于自鸣声(311±30Hz,n=12),声图中可见1~2个陪音。刺激中脑诱发叫声实验中发现家鸽鸣声急促洪亮,腹式呼吸明显,同时伴随呼吸加快、流涎、瞳孔放大等植物性反应。 以上结果将为进一步了解鸟类发声机制以及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DM)的作用提供新的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风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风电渗透率也不断增大,大力发展风电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必然趋势。然而,风电功率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对系统的运行状态产生不确定性影响,从而使含风力发电的配电网络重构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结合不确定性理论,有效地处理风电的随机性,在高效利用风能和保证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情况下研究含风力发电的配电网络重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最新智能算法——蝙蝠算法的
期刊
期刊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会出现复杂的电气量暂态信号,其含有非常丰富的故障特征信息,如何正确处理此类暂态信号,对于电力系统故障检测、故障识别以及继电保护等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故障暂态信号处理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从故障信号中提取出故障的特征信息,其过程中遇到两个方面的困难,其一是故障暂态信号容易被稳态信号或噪声掩盖,不易被检测到;其二是故障暂态信号通常不能直接表征故障状态或类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引入信息熵测
盐生植物是生长在盐渍环境中的一类天然植物区系。该类植物生长的环境,由于具有蒸发/降水比大、土壤严重盐渍化的显著特点,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匮乏,表层土壤盐分大量富集。一般认
期刊
期刊
当代雕塑文化的研究已经逐渐完善,而创作观念多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思想的发掘极为有限,其影响力也明显不足。惠山泥人的研究同样如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对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