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文学研究——以1950年代《解放军文艺》为个案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85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中国政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赴朝参战。抗美援朝文学与抗美援朝战争相伴而生,是战争背景下特殊地域的文学产物。它具有战争文学所共有的特征:歌颂英雄主义,塑造英雄形象,鞭笞敌军的凶恶与残暴等等。但与革命文学、抗战文学、解放文学相比较而言,抗美援朝文学主要是以朝鲜为叙述背景,歌颂志愿军英雄更多地体现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意志,是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升华。在朝鲜作战期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对朝鲜的老妈妈、老伯伯、儿童以亲人般的关爱,这些动人场景和真挚感情的流露是抗美援朝文学独特之处。《解放军文艺》与《人民文学》、《文艺报》等文学刊物共同承载了宣传抗美援朝战争的重任,刊登了大量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但是,与其他的文学刊物所不同的是,《解放军文艺》是军事类综合性的文学刊物,更侧重表现军人的部队生活、作战情景、战斗品格等,特别是志愿军的“兵写兵”的作品,更加丰富了抗美援朝文学的内容,体现了军人的风貌。论文首先回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抗美援朝文学取得的学术成果,表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第一章结合当代文学初期的文学制度,从文学环境的视角出发,简单勾勒《解放军文艺》的整体面貌,如刊物的创办背景和创办情况,以及《解放军文艺》与抗美援朝文学的联系。第二章对1950年代《解放军文艺》中刊登的抗美援朝作品,按照不同体裁和不同内容进行细致扒梳,从文学史料上弥补抗美援朝文学研究资料上的不足。第三章至第五章在抗美援朝文学的文本整理的基础上,结合1950年代的文学史特征,对志愿军的集体性创作、军旅作家魏巍、宋之的、陆柱国、文人作家巴金、路翎的代表性作品进行研究。“朝鲜战地快板诗”、“志愿军一日”、“志愿军英雄传”等体现了志愿军的创作特色,他们将战斗感受作为书写的素材,描写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如何战胜作战环境的困难、如何打败敌人、如何磨砺自身的意志等等。军旅作家和文人作家以其不同的赴朝体验,表达了他们对赴朝参战的志愿军的热爱,歌颂了志愿军的英勇顽强精神。这三类创作主体的作品构成了1950年代《解放军文艺》中抗美援朝文学独特的研究价值。由于这一时期对文学的总体要求过于强调作品的战争宣传功能,强化政治文化精神,而忽略了文学审美追求,产生了时代局限性下文学为政治所付出的代价。因此,对1950年代抗美援朝文学的总体性客观评价是很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做实写字教学,搞好写字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审美情趣,强化教师写字素养,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提升写字教学质量。 It is the
期刊